深圳目前可謂一時無兩。短短40年間,這個珠江三角洲都會已晉身成人口達1,300萬的巨型城市,而且勢頭有增無減。觀乎實際數據,這個中國南方重鎮在2016年建造的摩天大廈數目,已超越美國和澳洲的總和,其繁榮的天際線與上海及香港的繁榮景象不分軒輊。
1980年代初,中國將深圳劃定為首個經濟特區,實施優惠措施,成為國家嘗試向海外投資者開放的第一道門戶。時至今日,這個城市已成為全國創新企業的大本營,如超級應用程式微信的母公司騰訊,以及電訊科技跨國巨企華為,都以深圳為基地。
其他行業方面,深圳的電動車生產商比亞迪,勢將在今年成為全球電動車銷量第二高的品牌,成績僅次於同行對手Tesla。比亞迪的英文名「BYD」是「Build Your Dreams」的簡稱,意即「成就你的夢想」,與該城的願景似乎不謀而合。去年,Google亦於深圳開設辦事處,務求更妥善照顧當地客戶及業務夥伴的需要。以上可見,深圳的創新成就不僅舉國矚目,更蜚聲國際。
此外,深圳也是舉世聞名的電子產品樞紐。華強北商業街區的購物中心星羅棋佈,整座商場皆是各式電子產品及零件,豐富的貨品種類超乎所想。這個別號鵬城的大都會已有健全的創新行業生態系統,且有發展成熟的基建、市內供應鏈及製造業作強大後盾,在此研製產品原型無論在速度和成本方面均遠勝全球多個地區。
人物: 汪滔
汪滔在16歲時央求父母買一台遙控直升機給他,誰知到手後他卻失手將之撞毀。汪滔並沒有選擇丟掉玩意,反而設法將之修理,為未來工程師之路播種。後來,汪滔在香港攻讀電機及電子工程,把握課餘時間潛心鑽研興趣。至2006年,汪滔終於取得突破,創造出飛行處理器(一塊微型晶片),令飛行器能在無人駕駛的狀態下懸浮。

他在同年創辦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並移居深圳。2008年,大疆的產品開始於全國發售,至2012年,公司的收益已高達2,600萬美元。翌年,大疆推出旗艦產品Phantom無人機,從此將航拍功能普及,公司業務一飛衝天。
汪滔表示:「公司在成立之初研發了一個飛行控制系統,但用法艱澀,令無人機的操作過程複雜。當時,我們以簡單易用、體積細小、穩定可靠及價格相宜為產品的創作方向,因為如果人人也懂得操作,我們的市場將更大。」
如今,大彊於全球民用無人機市場的市場佔有率高達七成,更被公認為首家開創新產品類別的中國品牌,無人機從此由小眾玩意,蛻變為時尚生活產品。公司現時的市值估計超過150億美元,而汪滔亦躋身亞洲創科界最年輕的億萬富翁之一。
創新精神乃大疆的命脈所在。在公司聘任的14,000人團隊當中,至少四分之一為研發人員。不過公司的發展亦非一帆風順。無人機影響機場運作的事件多次發生,甚至有一台Phantom機於2015年擅闖白宮草坪,對公司造成困擾。每當出現此等負面新聞,品牌均以科技革新作為應對策略,包括在所有GPS飛行軟件加入強制禁止進入禁飛區的設定,以及在產品中安裝偵測飛機及直升機的系統,以減低相撞風險。
產品: 比亞迪元
深圳汽車業巨頭比亞迪旗下的全電動小型跨界車「比亞迪元」,是中國最暢銷的充電式電動車,2019年首四個月的銷售量超過30,000輛。這款型號的售價由16,000美元起(約109,900人民幣),價錢約為外型較亮麗的Tesla電動車的三分之一,性價比遠超同類車輛。比亞迪元系列車子配備鋁合金輪胎、皮革座位、防鎖死煞車系統、空調和胎壓偵測系統。

比亞迪於1995年在深圳創辦,旗下員工逾220,000人。除汽車及可再充電池外,品牌亦生產多款電動車如巴士、鏟車及貨車。由於購買電動車可得到中國政府的補貼,加上種種有利因素,現時中國當地購買電動車的總數佔全球一半以上。此外,當局亦在全國大舉投資興建充電站,以配合中國政府於2040年或之前全面取締化石燃料車輛的目標。
從香港國際機場可乘搭客輪前往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