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否簡介一下你在孟加拉經營的製衣及紡織生意?
我與夥伴在1993年創辦Winner Creations,如今它已成為國內最資深的紡織及製衣採購公司之一。我們為不少歐美客戶從孟加拉、越南及中國採購符合其要求的成衣。
孟加拉以製衣業馳名於世。可是在2013年4月發生事故,製衣廠所在的商業大廈於早上繁忙時段倒塌導致數千人傷亡,令業界大受打擊。製衣業其後如何恢復過來?
自從2013年的事故,整個行業因而醒覺,重整旗鼓,轉而履行可持續發展,並以符合國際標準為大前提。現時,孟加拉的環保製衣廠數目冠絕全球,當中不少更獲得能源與環境先導設計的最高評級。此等壯舉令人鼓舞,且深具參考價值,孟加拉親身印證全國上下如何應對危機,解決問題並重新出發,絕對是環球企業的楷模。
當中仍有什麼挑戰?
孟加拉面積雖小,人口卻達1.7億,經濟上發展穩健,一切才剛起步。現時國家基建少而人口多,故此挑戰重重,但我輩企業家一直迎難而上。近期報告顯示,預計在2033年,孟加拉將成為全球第24大經濟體系,可見當地前景一片光明。
去年你為扶持藝術家而成立Durjoy Bangladesh Foundation基金會,目標為何?
近20年來我都有收藏藝術品的習慣,直至近年,我開始覺得應該創建一個平台,向藝術家提供實際幫助,所以於柏林和達卡創辦這個基金會,以造福藝壇為使命,特別支援來自「南營」(指發展中國家)的藝術家。

你為何熱衷藝術,甚至收藏藝術品?
初到歐美公幹之時,我接觸到不少洋溢藝術風采的公司,而我們的產品本身亦與藝術息息相關,加上我的家鄉達卡同樣是個百花齊放的藝術之都。我之所以擁有大量珍藏,全因興之所至和醉心藝術之故。
那麼你最欣賞哪些本地藝術家?
Shahabuddin Ahmed和Aminul Islam(右圖為其自畫像)在歐洲研修藝術,作品流露強烈的愛國主義,又可見西方的影響,兩者均為孟加拉現代藝術運動的先鋒。
你在旅途中有否遇到觸動心靈的藝術品?
我向來熱愛普普藝術。這個派別的作品色彩繽紛,同時亦反映社會與個人生活實況。Andy Warhol寄存於紐約的作品(上圖),是驅使我開始收藏藝術品的一大原因。孟加拉漫畫家Rafiqun Nabi諷刺時弊的普普風作品,同樣令我深受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