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文化

南豐作坊:紡織界時尚科技的樞紐

陳浩揚是初創培育基地及投資平台南豐作坊的聯席總監,他分析香港的紡織業如何積極求變,以適應數碼年代。

去年夏季,一班學生和社會團體在活化後的荃灣新地標南豐紗廠聚首一堂,以竹枝和回收布料,製作一條長35米的巨龍。神氣的巨龍不僅是精美的手工藝品,亦象徵昔日香港製造業的輝煌歷史。

二次大戰後的1950至60年代,香港由貿易港轉型為製造業樞紐,大批來自中國內地的移民為香港帶來龐大的資金和勞動力,造就以紡織為主的製造業起飛,當中以棉紡業尤其興旺。有好一段時期,香港超過三成的人均生產總值和逾半職位皆來自紡織業,而作為行業重鎮的荃灣,更享有亞洲小曼徹斯特的美譽。

不過隨著197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後,大量工廠遷移至內地,香港經濟再一次轉型,成為服務業和金融業中心,而不少舊工業區如荃灣,則陸續改建為住宅區。

雖然紡織業的黃金時期已逝,但香港仍享受著這段歷史留下的不少優勢。環球商業依舊以香港為基地,期望在中國大灣區設廠投產,而修讀時裝設計的學生則仍會前往深水埗物色布料。

與此同時,科技亦重塑了紡織業的面貌,自動化、人工智能和個人化服務與日俱增,當中不少創新意念均源自香港,例如Unspun運用立體紡織技術生產個人度身訂造、完美稱身的牛仔褲,大幅減少損耗;而網店Goxip則採用圖像辨識技術,協助消費者搜尋心儀商品。

上述兩間初創科技公司均選址在南豐紗廠,一個由舊紡織廠改建而成的空間。這幢綜合大樓除培育時尚科技行業的初創企業外,亦設有文化藝術館及購物中心,訪客可了解香港紡織業的歷史,還可參加紗廠舉辦的公眾活動。南豐紗廠不但弘揚香港紡織業的光輝過去,亦繼續為行業譜寫新的一章。請閱讀另一篇有關南豐紗廠的文章

陳浩揚是南豐作坊的聯席總監,機構為初創培育基地並連繫投資者

編輯精選

發現更多

Cathay Travell Book

關於

這個網站囊括了國泰航空及國泰港龍航空兩本機上雜誌《Discovery》與《絲路》的精采內容。下次當你再乘搭國泰航空或國泰港龍航空時,歡迎取閱機上的印刷本雜誌。
Silkroad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