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伴同遊

與亞歷山大.馮.洪堡德到戶外探險

與博學多才兼可能是「史上最令人筋疲力盡的旅行夥伴」的探險家一起去旅行

博學多才的亞歷山大.馮.洪堡德是普魯士人,後來成為探險家;他雖然性格古怪,偶爾甚至有點暴躁,但是頭腦聰敏,思考方式更是破格,肯定是個與眾不同的旅行夥伴。

馮.洪堡德於1769年在柏林出生,家世顯赫,接受的是啟蒙運動時期的精英教育。20歲時,他認識了博物學家兼探險家GeorgForster,人生從此改變。Forster曾參與庫克船長第二次航海探險,橫渡太平洋的未知領域。

年輕的馮.洪堡德對於Forster所記述的太平洋事跡深深著迷,若不是需要照顧母親,他早已離開家門,擠上下一艘出發探險的帆船遠去了。他的母親於1796年逝世後,他終於可以首次離開歐洲,前往南美洲展開為期五年的大型遠征之旅。

當他披荊斬棘地穿越叢林和紅樹林沼澤時,展露出真正的才華。他觀察入微,沒有任何東西能夠逃過他的法眼;他熱衷於對一切事物進行研究和分析,包括熱帶種子、季候雨以至地殼構造地質學等,統統都不放過。

就在他划船渡過滿佈淤泥的奧里諾科河時,我就在途中加入,與他一起划船。在這條寬闊的河流裡,他首次看見巨型電鰻,放出的電量強得足以致命。

馮.洪堡德打算捕捉一條電鰻,於是利用代步的馬匹作餌,引誘電鰻游向河岸。他將捉到的電鰻解剖,經過一番研究之後,對電力提出全新的觀點。

Ullstein bild via Getty Images

與馮.洪堡德一起旅行是件非常勞累的事,他會攜帶許多測量儀器同行,例如氣壓計、溫度計和六分儀等,沿途又收集各種植物的莢果,裝滿好幾個大口袋。他又會將植物整株連根拔起,然後帶至海邊,再用船運返歐洲。在他寄回家鄉的6,000種植物當中,有三分之一是前人未知的品種。

協助他划船渡過奧里諾科河之後,我要征服積雪蓋頂的安第斯山脈,然後手腳並用地攀上厄瓜多爾最高峰欽波拉索山那斜度近乎垂直的山脊。馮.洪堡德決意踏上如此艱辛的登山之旅,當然有他的理由,就以攀登欽波拉索山為例,目的就是研究於區內不同海拔高度和氣候條件下生長的動物和植物。

當他和我這個助手一起閱讀他撰寫的植物研究筆記時,他腦海中逐漸形成一種觀察自然世界的嶄新思維,與當時的人迥然不同。他發現,舊有的科學分類方式無法顯示每個物種都隸屬於一個環環相扣的生態系統的一部分。他寫道:「在這個巨大的因果關係鏈當中,沒有任何一項事實可被視為獨立的個別事件來思考。」

Peter Weller/ullstein bild via Getty Images

馮.洪堡德此言可謂石破天驚,因為他發明了我們今天所認識的大自然生命網絡概念,是自然界歷史的轉捩點。

對於馮.洪堡德本人而言,南美探險之旅當中最珍貴的收獲,就是由他親自繪製的《Naturgemälde》,這是一幅以鉛筆素描的巨型欽波拉索山剖面圖。素描繪畫出於不同海拔高度的動植物種類,而兩旁的圖表則列出氣壓、濕度和溫度等氣候詳情。這些資料再與旁邊列出的全球多座宏偉山脈作比較。這些交互參照的數據,以圖表方式顯示自然世界其實就是一個完整而浩瀚的全球系統。

馮.洪堡德其後多番遠征,前往委內瑞拉、墨西哥和其他地區,直至他以89歲高齡與世長辭。他是全球首個提出氣候變化學說的人,假如他知道為了向他致敬而以其姓氏命名的洪堡德冰川正在融入大海,想必會大感震驚。

編輯精選

發現更多

Cathay Travell Book

關於

這個網站囊括了國泰航空及國泰港龍航空兩本機上雜誌《Discovery》與《絲路》的精采內容。下次當你再乘搭國泰航空或國泰港龍航空時,歡迎取閱機上的印刷本雜誌。
Silkroad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