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俄羅斯同儕暱稱為「Faddey」的俄國海軍上將貝林斯豪森,是個走在時代之先的人物。這位成就斐然的海員和探險家曾參與俄羅斯首次環球航行壯舉,更在200年前的本月發現了南極洲,並完成測繪部分南冰洋地圖。
貝林斯豪森生於愛沙尼亞一個波羅的海德意志貴族家庭,這樣的背景讓他跨越國族分界,於1788年以十歲之齡入讀俄羅斯帝國海軍學院。即使他可能飽受思鄉之苦,對軍中糧食配給制多有不滿,兼且被同學惡意欺凌,亦無阻他學業猛進,在水文地理學和航海天文學等各方面成績優異。

貝林斯豪森在18歲正式畢業,順理成章踏上了「Nadezhda」號三桅帆船,於1803年展開環球探險旅程。雖然當時各國大肆進行軍事擴張,是次旅程卻並非旨在掠奪的莽舉;相反,船上紀律嚴明,船員伙食良好、衛生整潔,而且一律禁止欺負或以武力恫嚇各地土著,這些現在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人道主義原則,對貝林斯豪森往後的人生大有裨益。
他在第二次重要航海任務中打響名堂,當時被委任為「東方」號船長,指揮這艘配備28門大砲的帆船遠征南極地帶。我對刺骨的寒風、洶湧的波濤或洗擦甲板的差事一點也不熱衷,但若能在1820年1月27日身在「東方」號,親證此文的主角從俄羅斯出發七個月後,首次看到南極洲海岸的一刻,我可是樂意之至。他險勝了同期出發、隸屬英國皇家海軍的Edward Bransfield船長,比後者早兩天抵達南極大陸。諷刺的是,貝林斯豪森當刻渾然不知自己締造了歷史,以為眼前只是一座冰山,直到後來才知道這是歷史性重大發現。

之後,「東方」號繼續前往澳洲補給物資,再開往新西蘭,在夏洛特女王峽灣停泊。負責是次航海任務的主要船員均須撰寫日誌,我有緣踏上「東方」號,也想自動請纓,當個卑微的抄寫員。貝林斯豪森和船上官兵與當地的毛利人相處融洽,他們互相交換禮物,受到長老設宴款待,更婉拒了長老熱情奉送的「臨時妻妾」。船員向土著送贈鬱金香、胡蘿蔔和南瓜種子,欣賞毛利的傳統戰舞,對當地的動植物物種歎為觀止,更大量搜集當地的民族誌資料。探險隊八月回到俄羅斯時,憑藉這些研究成果,獲得朝野一致嘉許。以貝林斯豪森為首的新西蘭之旅和平告終,是歷史上難得一見的文化交流旅程。
貝林斯豪森雖在望五之年才成家立室,但終其一生,他大部分時間均以海為家。他後來參與了1828至1829年間的俄土戰爭,成為民族英雄,進而在扼守聖彼德堡通路的Kronstadt島(又譯為王冠城)上出任軍政府總督。

雖然貝林斯豪森的名字算不上如雷貫耳,但世界上仍有不少海島以他來命名,包括位於俄羅斯的Faddey Islands群島,以至南大西洋上的貝林斯豪森島,甚而遠至月球背面的一個火山口,都有他的大名。如果他出生於一個或兩個世紀後,相信一定是個完成太空任務後,在紅場上受到萬民喝采的英雄;不過在本質上,他依然會是那個博學多才、敢於創造時代的先鋒。
閱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