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上娛樂

天窄地狹 – 《一念無明》創作人專訪

導演黃進與編劇陳楚珩藉他們的得獎作品探討精神病人的處境

今年春季,導演黃進與編劇陳楚珩初試啼聲的長片《一念無明》在大阪亞洲電影節放映,一鳴驚人。電影放映後,我與編、導兩人暢談他們這部備受注目的作品。這部撼動人心的電影的主角是一名被診斷患上躁鬱症的男子(余文樂飾),在精神科醫院出院後,被送往與住在狹小「劏房」(即一個住宅單位再分間成多個獨立單位)的父親(曾志偉飾)同住。故事雖然是虛構的,但其中一切均源自現實。

《一念無明》探討精神病這個主題,在香港電影中極為罕見,亦因此引起不少討論。根據官方統計數字,2015年有逾80萬人到公立醫院的精神科求診,但香港電影卻很少以如此寫實的手法探討這個題材。

這部電影早於2013年開始籌備。香港新浪潮導演譚家明是黃進與陳楚珩在大學的老師,他建議兩人參加政府當時剛推出的「首部劇情電影計劃」;這個計劃旨在資助年輕導演拍攝首部電影。陳楚珩於是開始尋找題材。

她說:「我一直都想寫關於精神病的故事,我覺得電影應該以更寫實的方式來拍這種題材。」她在新聞上看到一個中年男子在照顧父親時,意外將他殺死。這個故事後來成為片中令人同情的男主角的原型。

黃進曾經拍過幾部短片,不過《一念無明》是部長片,拍攝過程比拍短片複雜得多。拍片的預算只有200萬港元(同時由於沒有商業壓力,因此可以盡情發揮創意),黃進說,他想聘用專業攝製隊,但這筆錢只夠請他們16天。至於演員,兩位明星都願意不收片酬,待有票房收入才分紅。

香港電影的製作向來以「飛紙仔」(臨場即興創作)著稱,但是由於拍攝時間有限,因此本片無法負擔這種奢侈,無論劇本以至拍攝,都必須事前細心安排,不容有失。黃進說:「我們主要在狹窄的空間內拍攝,所以我不用任何鏡頭運動。我想全片應該只有三個鏡頭是移動的。」

《一念無明》在大阪亞洲電影節上映後翌日獲得電影節的大獎,評審團對本片深表讚賞,認為是「以毫不畏縮與同情的目光直視被人忽視的現實」。評審團更指出本片「既嚴厲又溫柔,悲情之中帶著希望,是一部流露愛心的電影。」一個月後,《一念無明》在香港電影金像獎獲得三個獎項,包括黃進獲新晉導演獎。由於本片
正式上映前已獲多個獎項,加上有半年在全球多個電影節內放映,贏得無數口碑,因此上映後成為香港年度票房收入數一數二的本地電影。

不少躁鬱症患者、社工及醫生看過這部電影後,亦對它擊節讚賞。
陳楚珩說:「他們認為電影反映現實,這一點令我們很高興。有位醫生說,這是他近十年來看過關於精神病最寫實的電影。有些躁鬱症患者說,他們在電影裡看到自己,有人將他們的故事講出來,令他們感到安慰。」

黃進也希望他們的電影能令觀眾對精神病有更多了解,他說:「電影是一種溝通方式,如果觀眾對某個題材沒有足夠的認識,我們身為講故事的人,是否有責任多走一步,幫助觀眾去了解呢?」

編輯精選

發現更多

Cathay Travell Book

關於

這個網站囊括了國泰航空及國泰港龍航空兩本機上雜誌《Discovery》與《絲路》的精采內容。下次當你再乘搭國泰航空或國泰港龍航空時,歡迎取閱機上的印刷本雜誌。
Silkroad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