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的設計遍及墨爾本、紐約和曼谷。妳是如何透過設計反映當地特色?
首先,你要掌握該城市的脈搏,了解遊客到訪當地的原因、他們的裝扮和對旅程的期望。由於需要深入了解當地文化,我們在工作中的每一步都經過深思熟慮,確保時間不會白花。
妳曾為不少酒店操刀,如倫敦海德公園文華東方酒店和香港置地文華東方酒店。酒店跟其他設計有何不同之處?
設計酒店非常有趣,因為要在三年後才能看到成果。你不能盲目追求創新,還需要構想未來,因此要考慮設計能否歷久常新、是否能照顧賓客的住宿體驗等問題。這些變數往往令你有截然不同的想法。
如何透過設計體現款客之道?
設計師需要設想賓客的需求,融入款客的理念,把層次昇華,做到賓至如歸。以擁有龐大中東顧客的倫敦為例,便需要能容納多人同時用膳的空間,所以家具必須能靈活變化及移動;位處洛杉磯的Roosevelt酒店則以派對為主,賓客會站上桌子和穿著濕漉漉的泳裝到處走;香港置地文華東方酒店位於鬧市,因此娛樂套房添加了大量自然元素,令賓客感覺遠離煩囂。

奢華設計如何能與時並進?
奢華往往令人想到吊燈、大理石和極致工藝,難免流於庸俗。近年的設計潮流講求隨意舒適,像時裝品牌趨向便服化一樣。這種隨意可以精心打造而同時保持舒適,低調中亦見高雅。
妳在香港和倫敦的工作室均刻意保持小規模,發展目標是什麽呢?
對我來說,工作室規模必須小巧。我的宗旨是不聘請多於十名員工,而且絕不擴大規模,這樣便可以令工作更靈活。至今,我對每個項目依然親力親為,享受恍如創業之初的感覺。多元文化是設計的重要元素,所以我選擇在不同城市工作,組建融合各種文化的團隊。
有什麽建議贈予新晉設計師呢?
我認為堅持不懈是成功的關鍵,尤其是與客戶洽商時,必須以堅定的意志證明你的熱誠。比起天賦或是繪圖技巧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