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於2006年到訪貝魯特之前,滿腦子裡都是戰爭與恐懼交織成的黑白影像。但是我發現這個地方的精采之處,遠遠超乎我的想像。
這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城市,曾經快要四分五裂,但同時又被強烈的團結精神緊緊扣住。情況有如1930年代的巴黎,眼見戰爭一觸即發之際,卻出現極富創意的咖啡室文化,並帶來熱烈的政治辯論。
今天的貝魯特十分繁榮興旺,這個城市顯示了中東的本來面目:蘊含不同文化、宗教、藝術與政治;既縱情享樂又矜持保守,現代與傳統兼容,不斷內省之餘又兼具國際視野。
我在這裡大享口福,而且有許多晚都玩到通宵達旦。午餐在Tawlet品嚐傳統黎巴嫩美食,食材都是從田裡新鮮採摘的。在亞美尼亞式餐廳Mayrig品嚐餃子,再到Abou Elie酒吧去,一面喝威士忌,一面與人熱烈討論各種話題,直到天明。這是貝魯特碩果僅存的共產主義酒吧,深紅色的牆上掛著哲古華拉的照片。如果你一直喝到早上的話,還可以在那裡吃早餐。

貝魯特是個令你油然生起親切感的城市。這跟當地的建築物無關,而是跟當地人待人接物的態度有關。對於我來說,首次見到這個城市時,就像一眼望見大廳另一端站著一個貌美如花、談笑風生、魅力四射的女子,我馬上就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Giles Duley是攝師師及國際慈善組織Legacy of War Foundation的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