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9月12日,新加坡被逐出剛成立不久的馬來亞聯合邦。宣佈獨立未幾,總理李光耀站在大會堂,向大群支持者說︰「我們從零開始、從這片泥灘建設起這個國家!十年後,這裡將成為國際大都會,我們沒什麼好怕的!」
這番預言,怎麼說都是大膽之言,甚至是目中無人的妄語。雖說新加坡受英國殖民統治150年,將港口附近打造成繁榮的轉口港,公務員系統運作暢順,島國南端盡是新古典主義和裝飾藝術風格的建築物,景色壯闊迷人,然而中心商業區以外的地區就盡是泥灘、沼澤及窮鄉僻壤。國內人口大多擠在骯髒的廉價套房內,食水供應不穩。事實上,1959年的新加坡百姓,生活水平猶如1860年一般的美國人般貧苦。
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豪言十年內躍升為國際都會談何容易!不過歷史已告訴我們,李光耀的大膽設想實現了,而且更不止於此。
Credit: Idroneman
Credit: Idroneman
今天,新加坡是璀璨的未來之都,亦是全球金融中心。這個廣植樹木的都會內,擠滿了令人目眩的建築大師傑作,貝聿銘、丹下健三、Paul Rudolf、Zaha Hadid、Ole Scheeren、Norman Foster、Richard Meier及Moshe Safdie的作品毗鄰而立,蔚為奇觀。新加坡的公共基建規劃齊備,包括完善的交通網絡、教育制度及寬闊平坦的道路,在僅720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服務約580萬人口。
新加坡仰賴長遠規劃才能擁有今天的成就。這個國家面積細小,島國四面環海,更顯寸金尺土。規劃的大原則包括多建高樓以善用空間、細心調度各建築物的功能以平衡發展、引入大量綠化帶、有策略地在中心商業區外發展市鎮,以及透過填海擴闊土地面積。當中更重要的,是確保房屋供應充足。
李光耀為人津津樂道的政策成果,是逾九成新加坡人及永久居民擁有自置物業,全因他確信,自置居所是建立國民身份認同及累積財富的不二法門。他深信物業擁有權令星洲人落地生根,留在國內工作,組織家庭,扎根社區之中。
Credit: Offstone/Getty Images
宜居城市研發中心諮詢委員會主席劉太格表示︰「早於1985年,我們已擁有一切所需基建。」他認為新加坡城市規劃之所以如此成功,應歸功於政府領導有方和政治局勢穩定。他解釋道︰「我們透過可負擔的資助公營房屋,徹底解決住屋供應不足的問題。當時地下鐵路首階段工程業已展開。我們早已快人一步,考慮到全球暖化的影響,引進相應的建築標準,減低大樓吸收的熱力。我們積極綠化公共空間,特別著重於道路沿線廣植樹木。國內大小基建都經過精心規劃,連行人路和公共建築物的有蓋通道也沒有遺漏。」
在2010年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中,名為「1000個新加坡:小巧緊密的城市典範」的新加坡館,展示了一個驚為天人的構想:那就是如果沿用星洲的都市規劃模式,只需1000個新加坡(大小約相等於地球陸地面積的0.5%,或美國德克薩斯州的面積),已能從容地容納全球人口。
Credit: Marcus Mok/Getty Images
Credit: Idroneman
新加坡交通安排暢順,基建完備,人民一般生活無憂,實在毋庸置疑。但另一方面,儘管周遭不乏大範圍經規劃的叢林綠化空間,但高密度居住模式未必適合所有人的口味。有輿論指,其人工規劃缺乏隨機的發展,過分約束的都市規劃,令城市變得枯燥乏味。李光耀亦於1990年代承認,國家發展初期急於拆卸市內歷史建築,是過於倉促的錯誤決定。
定居新加坡逾20年的城市設計師Peter Barrett卻反指輿論未有考慮星洲歷史和背景。他強調︰「每個城市都需要演化,尋找自己的發展方向。新加坡脫離馬來亞聯合邦獨立的初期,經過一段動盪時期,因此必須小心調配資源,包括土地發展,畢竟國家土地供應非常有限。故此,商業及社會遵從可持續及均衡的城市發展方向,亦促使政府鉅細靡遺地規劃土地應用。」
Richard Hassell的建築公司WOHA在行內獨占鰲頭,是新加坡多個著名建築項目的幕後旗手。他同樣對新加坡的城市規劃模式引以為傲︰「一個城市怎可能完美無瑕?新加坡以驚人速度晉身國際都會行列,生活水平甚高。政府更不斷改善及優化基建設施,不論交通、各行各業,以至商業區都發展蓬勃,成績有目共睹。加上規劃當局目標清晰明確,旨在把新加坡建設成生活、工作及娛樂皆宜的活力都會,配合綠意盎然的熱帶景致;凡此種種,有關當局皆一一實現。新加坡的整體發展可謂優秀非常:食水供應、廢物處理、排污系統等等,水準皆為全球之冠。」
難怪近日一批接一批城市規劃專家和政府官員,自中國、東南亞、南美洲及非洲遠道而來,負笈南洋理工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及宜居城市研發中心,入讀為官拜至市長級的海外官員而設的城市管理及規劃、由專家教授的領袖及其他實用課程。
對劉太格來說,新加坡城市規劃的成功之道,在於膽色、努力、卓越的政策領導才能,及以社會共同福祉為本的抱負。他說︰「你希望人民安居樂業,但要在新加坡這樣的城市締造傳奇,單憑僥倖豈能成事。」
主頁橫幅圖片: Mosaic of Singapore; Carlina Teteris / Getty Images , Gallerystock / Snappermedia, Gallerystock / Snappermedia, Idrone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