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名震天下的香港武打動作巨星已辭世46年,至今仍是影壇傳奇。李小龍於1973年主演全部於香港取景的賣座電影《龍爭虎鬥》,是他首部進軍國際影壇之作;西方觀眾被他在片中表演的武術吸引,不但令他從此成為首批在西方家喻戶曉的華裔演員,更是20世紀一位傳奇人物。
雖然李小龍在香港成長和成名,但這個城市多年來歷經變化,他在世時的事物現已所餘無幾;專程從外地前來朝聖的影迷往往發現,城中可供人憑弔的地點少得可憐,無不大失所望。放眼其他地方,孟菲斯靠貓王皮禮士利的名氣賺個滿堂紅,而利物浦的旅遊業亦仰仗披頭四的餘蔭而風生水起;反觀香港,卻竟然將李小龍遺忘了。如今香港對李小龍唯一的紀念,就是矗立於九龍尖沙咀海旁星光大道上的雕像;這個地方早前關閉翻新,今年初才重新開放。

事實上,香港這個城市太忙於展望將來,根本無暇關顧過去,因此與李小龍有關的大部分地點,大多已被拆毀重建,或東拼西湊成冠冕堂皇的新項目重新發展。不過,李小龍昔日曾踏足的外景場地,以及與其私人生活有關的重要地點,部分仍然存在,值得前往參觀。
李小龍兒時的家位於九龍彌敦道218號,早已被一座大型購物中心吞併;他在名氣最盛時居住的九龍塘金巴倫道41號大宅,現仍存在,但卻無人理會。有人在這座樓房內經營時鐘酒店多年,現時建築物正進行翻新工程,未來將成為一所中文及音樂學校。

他的名作《龍爭虎鬥》內的外景拍攝地點,有多個仍然保留至今:現在,你仍可在香港仔石排灣乘搭舢舨,回味片中主角在此出發前往虛構的韓島時的情景。
這個以石塊砌成的舊式碼頭在電影中是登陸韓島的地點,現在仍然很容易辨認,只需穿過大潭灣美國會與浪琴園之間設有大閘的狹窄小路便能抵達。很可惜,拍攝決鬥高潮戲的那幾個網球場,如今已掩埋在浪琴園那大片豪宅之下。


不過,若你時間有限,只能遊覽一個與李小龍有關的名勝的話,位於沙田的香港文化博物館是不二之選。這裡舉行的專題展覽展出這位巨星的練武裝備、服裝、日記、速寫畫,以及他在電影中用過的多件道具,包括於《死亡遊戲》中穿著的黃黑兩色連身戰衣。不過展期將於2020年7月結束,必須把握機會盡快前往參觀。香港去舊迎新的速度之快,可與李小龍的拳腳比擬,錯過了這個機會,也許從此後會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