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

16位頂級音樂旅人

Mark Jones對多位出色的現代吟遊樂手衷心禮讚

唱作人Bob Dylan曾寫道︰「一首歌就像一個夢,一個你渴望成真的夢,亦像你極想踏足的奇異國度。」

歌曲完成後,聽過的人都隨著旅程被帶到那個奇異的國度,除非你聽完之後無動於衷。

Portraits : Getty Images; Collage: Angela Ho

如果那首歌是由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所作(根據《滾石》雜誌及九成流行樂評人的看法,那一定是Bob Dylan無疑),那麼你一定會受到牽動,神遊那些地方。Dylan的歌曲中有真實的地方,例如在〈Sara〉曲中傷感的遊記裡,你會來到牙買加Savanna-la-Mar城,在市集上的葡萄牙式酒吧小酌白冧酒;或者前往〈One More Cup of Coffee〉中提到的神秘土地,那裡住著手執刀杖的老者及能預卜未來的女子。

不過,Bob Dylan留下最多足印的,始終是他的家鄉美國。他在〈I Feel a Change Comin’On〉唱道︰「有人告訴我,我的歌聲中帶著這片大地的精粹。」

許多偉大的音樂人以歌聲唱出他們對故土及時代的感情。但在這篇香港Clockenflap音樂節專題文章中,我們另闢蹊徑,表揚多位偉大的音樂旅人;他們遊歷四方,並將所見所聞注入歌詞與旋律中。

1. Ravi Shankar (1920-2012)

已故的Ravi Shankar是他那個年代地位最尊崇的印度斯坦古典音樂家。由於披頭四成員George Harrison是他的好友,因此吸引大批嬉皮士樂迷一窩蜂去看他的演出,他對此事感到大惑不解,甚至覺得煩擾。不過他卻一直有興趣將印度傳統音樂與西方音樂結合融會,曾與指揮家André Previn、小提琴家Yehudi Menuhin和他的樂迷披頭四(參看下文George Harrison一段)同台演出,以及合作新曲,促進印、西樂壇的交流。

2. João Gilberto (1931-)

1950年代末,美國結他手Charlie Byrd前往巴西一行之後,帶回家鄉的手信,除了咖啡之外,還有bossanova。這是一種獨特的節奏與撥弦方式,他採用這種曲風跟西岸色士風手Stan Getz合奏,從此打開一片音樂新天地。Getz亦因此結識了開創bossa nova曲風的音樂人João Gilberto。

二人攜手製作專輯,開頭第一首歌曲〈The Girl from Ipanema〉自此成為經典,亦成為曲風柔和、經過商業化演繹的bossanova的同義詞。此後,在巴西有O Mito(即「傳奇人物」)之稱的João Gilberto繼續游走於爵士樂、流行音樂及自己開創的bossa nova音樂風格之間,

3. Celia Cruz (1925-2003)

音樂旅人游走各國,但並非每一位都出於自願,歌手Celia Cruz在1959年的古巴革命後被逐出國。不過沒多少音樂人能跟她一樣,將家鄉的音樂如此發揚光大。她先將古巴音樂帶到墨西哥,然後是美國。她成為20世紀最受歡迎的拉丁歌手,將倫巴、頌樂及曼波帶進主流音樂。

Portraits : Getty Images; Collage: Angela Ho

4. Miles Davis (1926-1991)

爵士小號手Miles Davis於1949年前往巴黎演奏,獲得當地人熱烈捧場,讓他受到藝術家應有的尊崇。他於當地邂逅來自左岸的演員兼歌手Juliette Gréco,後來更成為他的情人與音樂上的繆思。他在歐洲將冷爵士樂融入搖擺及咆勃爵士樂的「火熱」節奏中,創出爵士樂新風格。這位真正的藝術家並未就此停步,依然繼續穿梭於不同曲風及地域之間。他於1959年推出的經典專輯《Sketches of Spain》,就是將西班牙作曲家Joaquín Rodrigo的協奏曲〈Concierto de Aranjuez〉重新演繹,效果精采絕倫。

5. 武滿徹 (1930-1996)

武滿徹是戰後日本作曲家及理論家,他於1957年推出〈安魂曲〉而成名,這個作品是典型的西樂形式。他後來受恩師John Cage鼓勵,逐漸回歸日本音樂的懷抱,並「領悟自身傳統的價值」。他曾替多部電影創作音樂而廣為人識,其中包括黑澤明於1985年拍成的古裝悲劇《亂》。此後,他繼續探索不同的文化及音樂形式,曾到訪澳洲北領地的原住民社區,並以此為靈感,於1981年創作交響樂作品〈Dreamtime〉。

6. Hugh Masekela (1939-2018)

在南非仍未廢除種族隔離制度的年代,這個小伙子在非法酒吧彈鋼琴,聽眾全是礦工。不久他就獲得好幾位赫赫有名的人幫助︰Louis Armstrong送他一支小號;Yehudi Menuhin助他入讀倫敦市政廳音樂學院;Harry Belafonte資助他在美國的生活。他作了多首高踞流行榜的金曲,亦曾與多位著名音樂人合作,後來又長時間濫藥。他受曼德拉啟發於1987年創作的歌曲〈Bring Him Back Home〉終於成為事實後,成功戒掉毒癮,重返家鄉。晚年以神乎其技的小號吹奏及編曲技巧,將非洲大陸上多姿多采的音樂共冶一爐。

Portraits : Getty Images; Collage: Angela Ho

7. Paul Simon (1941-)

如果Paul Simon的音樂生涯在他與Art Garfunkel於1970年拆夥後就此終結,世人對他的印象想必是最擅長以音樂來抒情寫景的美國音樂家,以及那首道盡年輕旅人孤寂心聲的〈Homeward Bound〉。但他卻繼續探索出新的音樂節奏和路線,並作了一個影響深遠的決定︰於1986年推出與南非無伴奏合唱團Ladysmith Black Mambazo合作的專輯《Graceland》,為樂壇帶來一張歷來銷量數一數二的跨類型專輯之餘,音樂事業亦東山再起。為何說「影響深遠」?因為他這個決定,打破了外界對施行種族隔離政策的南非政府進行的文化抵制,有部分音樂人對這件事至今仍然忿忿不平。不過,從來沒有人懷疑他的動機超出對音樂的探索,也沒有人否定那些歌曲的魅力。

8. George Harrison (1943-2001)

Paul McCartney的作品洋溢英式的異想天開風格,而John Lennon則走美式搖滾路線。至於這位「沉靜的披頭」卻是為追尋靈性上的啟迪和音樂靈感而離開故鄉利物浦最遠的披頭四成員。他與Ravi Shankar的友誼,將印度哲學及音樂帶給胡士托一代的樂迷。他主辦的援助孟加拉慈善演唱會為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築起橋樑,比巨星義助非洲的慈善演唱會《Live Aid》早了差不多15年。

9. Joni Mitchell (1943-)

Joni從封閉保守的加拿大小鎮出發,前往紐約,成為民謠界明星,後來在加州的嬉皮士樂園Laurel Canyon峽谷定居。這個旅程統統記載在她的歌曲中,沒有人的記錄比她更忠實了。但她後來亦離開加州前往異地,在音樂和靈性層面上發掘全新的自我。她在希臘克里特島上的度假村寫下流傳後世的〈Carey〉,向背包客生涯道別:「I’m sad to leave but it’s really not my home / I miss my clean white linen and French cologne」(我懷著離愁別緒而去,但這裡並非吾家 /我想念我的潔白床單和法國古龍水)。

Portraits : Getty Images; Collage: Angela Ho

10. Ry Cooder (1947-)

Cooder是當代一位非常勇於創新與深具影響力的旅人/合作夥伴。他於1994年與出色的馬里音樂人Ali Farka Touré合作,帶來別開生面的新音樂。不過,他於1997年推出的專輯《The Buena Vista Social Club》,卻寫下近年最溫暖感人的音樂故事。在導演Wim Wenders的精采紀錄片《樂滿夏灣拿》裡,我們看到Cooder邀請多位1940年代的古巴頌樂音樂人重出江湖的片段。他們一起巡迴演出,令世人陶醉在他們的歌聲裡。

11. Bob Marley (1945-1981)

Bob Marley在1976年險遭槍殺後離開家鄉牙買加,到倫敦展開新生活。他流亡異鄉時創作的專輯《Exodus》,帶有美國和英倫的搖滾及放克音樂的味道。但Bob Marley的雷鬼音樂,才是征服全球樂迷的武器。Stevie Wonder、The Police、The Clash及Lauryn Hill(她與Bob Marley兒子Rohan育有五名子女)等音樂人的創作,均受到他的影響。

12. Robert Plant (1948-)

Robert Plant可說是英倫搖滾天王中的天王,但他亦一如其他搖滾天王,向美國南部的藍調樂手取經。但在1970年代,他卻揹上背包,踏上音樂征途,將摩洛哥等地的音樂精華,淬煉成顛峰之作〈Kashmir〉。1994年,他跟結他手Jimmy Page在MTV音樂頻道的節目《Unplugged》重聚時,為他們伴奏的是一個埃及管弦樂團。

13. Peter Gabriel (1950-)

Genesis是一支前衛搖滾樂隊,歌曲中帶有別具一格的超現實英倫美學,主音歌手Peter Gabriel則經常身穿奇裝異服。他於1975年離開樂隊後,成為「世界音樂」運動的推手。他透過唱片及與其他人共同創立的Womad世界音樂、藝術及舞蹈節,連繫各種音樂傳統,將發展中國家的音樂人帶進國際樂壇。他亦積極推動人權,並於2006年獲諾貝爾獎委員會特別頒發「Man of Peace」和平獎。

14. David Byrne (1952-)

賓夕凡尼亞大學公共電台WXPN節目《World Cafe》的主持Talia Schlanger
說︰「David Byrne從生活中收集奇妙的事物,並將之轉化成音樂。」這位紐約新浪潮樂團Talking Heads的主音,自樂團解散後,與老家富藝術性的搖滾音樂漸行漸遠。現在他將熱情傾注在鮮為人知的巴西音樂及越南烹飪書中。他是今年Clockenflap音樂節星期六那天的表演嘉賓。

15. 黃家駒 (1962-1993)

Beyond剛成為香港當紅樂隊之際,靈魂人物黃家駒卻決定將目光轉向遠處的非洲。這趟肯亞之旅的其中一個收穫,就是由非洲合唱團和音的〈Amani〉,這首歌後來成為樂隊其中一支首本名曲。他在日本意外離世15年後,至今依然是一位備受香港尊崇的音樂人。

16. Alicia Keys (1981-)

一如上一代音樂旅人Nina Simone,Alicia Keys對古典音樂極具天賦,但她後來卻捨棄了鋼琴演奏家的事業,轉而走進錄音室,以創新的音樂結合創新的社會運動,展開一番事業。她展開Keep a Child Alive運動,到非洲多處實地探訪;又在2016年推出短片《Let Me In》,於片中將富裕的洛杉磯居民變成跨越邊境圍牆前往墨西哥的難民,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Clockenflap音樂節於11月9至11日在香港中環海濱活動空間舉行。查閱詳盡的演出名單,請瀏覽 clockenflap.com

編輯精選

發現更多

Cathay Travell Book

關於

這個網站囊括了國泰航空及國泰港龍航空兩本機上雜誌《Discovery》與《絲路》的精采內容。下次當你再乘搭國泰航空或國泰港龍航空時,歡迎取閱機上的印刷本雜誌。
Silkroad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