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玩意

智能手機攝影新趨勢

智能電話逐漸取代相機,是不爭的事實,這現象對攝影師有何影響?

說現代人迷戀影像是老生常談,但情況於今尤甚。市場研究公司InfoTrends的資料顯示,單在2018年,我們便拍攝了超過一兆張相片。無論是美食、旅途中的風景抑或家裡的「毛孩」,都一一成為我們的影像日記素材。網紅頻繁記錄生活中每個細節,有的更譁眾取寵,為求爭奪忠實粉絲。更有人根據「打卡指數」決定自己的旅行目的地。

自從攝錄方式愈趨簡易,變成家常便飯,我們對拍攝的欲望即膨脹至貪得無厭的境界。配備攝影功能的手提電話普及良久。在年輕攝影師成長的年代,他們早已認知手機是用來拍照的工具。全球的智能電話使用數量達33億部,大多內置攝影功能。今時今日,手機品牌以三個甚至四個鏡頭配置作招徠,更非新鮮事。

回想2001年的光景,便知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當時,英國廣播公司特約記者Jon Wurtzel在日本直擊電子品牌Sharp推出的J-SH04手機,它配備11萬像素的細小鏡頭,堪稱全球首部具備攝影功能的手機。大眾對此評價毀譽參半,有評論員嗤之以鼻,斷定是生產商抬價的手段;也有人對這項科技突破驚歎萬分,人們自此能隨時與各地親友分享相片,潛力無限。

Illustration: Yau Hoong Tang

將鏡頭一轉來到2017年,劃時代的Light L16相機面世,風評與J-SH04同樣褒貶不一。它配備多達16個鏡頭,黑色的長方形機身讓人聯想到擁有多隻眼睛的蜘蛛,又像彈痕累累的牆壁。L16由加州攝影器材公司Light設計,其聯合創辦人及首席科技監督Rajiv Laroia表示,這部多鏡頭相機絕非噱頭之作。

Laroia解釋道:「增加鏡頭組件可同時捕捉現場更多光線和更廣泛的光源,比單一鏡頭優勝,是故多重光圈設計總帶來質素更佳的相片。」

L16多鏡頭相機配備不同的鏡頭角度和焦距,可組合出5,200萬像素的大型影像檔,成像清晰細緻。Laroia又表示,多鏡頭攝影有機會將智能電話的攝影境界帶到新層次,拍出層次豐富細膩的相片,媲美專業級數的數碼單鏡反光相機。為此,Light與手機品牌Nokia合作推出配備五個鏡頭的Nokia 9 Pureview智能手機。同時,他們又夥拍電子品牌Sony的半導體研發部門與中國手機巨頭小米,合力開發新一代多鏡頭智能手機。

然而鏡頭是硬件,不能衍生圖像。Laroia解釋,若要創造傳神的影像,必須依靠強大的圖像演算法則來處理數據。現時多個行業已應用這種運算攝影技術,帶來突破性成果。

他喜孜孜地說:「擴增實境、虛擬實境、汽車、無人機及機械人等產業,均積極應用我方技術,各行各業也開始認同這方面的投資潛力,增加影像可獲得資訊的數量。」

Adrian Stock是名攝影博客,經常在網上大談攝影,亦有份主持網台節目The Future of Photography。他認為運算攝影的發展,最終將超越傳統單鏡頭結合單一感應器的攝影技術。

他不諱言說:「運算攝影在拍攝照片和影片方面的能力,已超越了純粹高質或逼真的水平。」

Illustration: Yau Hoong Tang

過去數年,智能手機的鏡頭已廣泛採用運算攝影技術,以營造自選對焦效果,做到主體清晰、背景事物模糊虛化,模仿以大光圈及淺景深拍攝的散景效果。

運算攝影技術另一個常見的應用途徑是高動態範圍模式。很多智能手機都提供此功能,利用兩個或以上的鏡頭,同時以不同的曝光程度拍攝同一畫面,再將影像合成,令傳統相片中被強光和陰影遮蓋的細節纖毫畢現。

最令Stock雀躍的莫過於運算變焦功能上的突破。加州大學Santa Barbara分校的研究人員,聯同美國視像運算公司Nvidia開發新方案,能將不同相片的焦距混合配搭。Stock解釋說,將廣角鏡拍攝的背景結合用遠攝鏡頭拍攝的前景,便能讓用家在已拍攝的影像重新擬定對焦範圍。

駐倫敦攝影師Jane Hau認為,唯一能窒礙運算攝影發展的,只有微型處理器的科技進程。她表示:「你不用再追求更優質的鏡頭,只需為軟件升級,好比更新手機應用程式般簡單。而且,相機早晚會步智能手機後塵,在功能上基本就像一部小型電腦。」

Hau跟肖像攝影師Alex Laberge攜手創辦攝影培訓公司London Photographic,她認為運算攝影將開拓嶄新方向,例如將完整場景重新構成立體影像,讓觀者能有游走其中的體驗。這項科技被執法及法證部門率先採用,以重現犯罪現場,但Hau相信其普及化指日可待。

Hau續說:「視覺圖像的應用方式不斷演變。我期待我喜愛的電影有朝一日被重製成整套全息影像,所以,我希望成像技術能夠朝立體及全息影像的方向發展。」

即便如此,並非所有人都熱衷於此等先進科技。對某些藝術家來說,人人口袋裡都有一部「相機」,標誌著攝影藝術的終結。德國電影人Wim Wenders去年向英國廣播公司透露:「攝影前所未有地活躍全球,影像世界卻同時如一潭死水。」

的確,購買相機的人數逐漸減少。2010年,全球共生產了1.21億部數碼相機。至去年,數字大幅下降至1,900萬,比上年度減少兩成四,而且跌勢沒有緩和跡象。對於老派攝影師而言,這現象彷彿歷史重演:數碼相機的沒落就如同當年菲林相機衰亡,分別只是後者的情況更加慘烈。菲林相機在1997及1998年全盛時期賣出超過3,500萬部,但自從數碼相機於1999年面世後,前者於2008年的銷情異常慘淡,銷量幾近於零。

Adrian Stock並不同意攝影末日將至的說法。他以Sean Baker等電影導演為例,指出他在2015年以iPhone 5s手機拍成《跨性有話兒》整部電影,其他商業攝影師亦有利用智能手機創作。他揚言:「我認為我們已不再視手機為新奇發明。內置相機的手機能夠普及,是美事一樁。雖然世界不會因此而自動多添30億位藝術家,但藝術創作從此多了一個實踐的途徑。」

Alex Laberge相信,攝影的未來不但毫不黯淡,而且還史無前例地一片光明。她表示:「從古到今,年輕世代也不斷推陳出新,改變前人的行事方式。」

「總而言之,創意永垂不朽,而這正是攝影的初衷。」

編輯精選

發現更多

Cathay Travell Book

關於

這個網站囊括了國泰航空及國泰港龍航空兩本機上雜誌《Discovery》與《絲路》的精采內容。下次當你再乘搭國泰航空或國泰港龍航空時,歡迎取閱機上的印刷本雜誌。
Silkroad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