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美食

香港啤酒發展史

細說香港釀製啤酒的歷史,懷緬一品脫只需1.5港元的日子

表面上,香港人並不嗜好杯中之物。根據衛生署的調查數字,每名香港居民平均每年飲到肚裡的純酒精為2.83公升,比起日本的7.2公升和英國的11.6公升,自是相形見絀。然而香港實際上卻是個泡在酒裡的城市,而其中大部分是啤酒。早於英國殖民地時代初期,當時駐本地的英軍會將波打酒和薑啤混在一起喝,以此在炎夏時消暑。軍官鼓勵士兵飲啤酒,目的是令他們不會暢飲價錢廉宜得驚人的本地米酒,從而避免士兵醉酒鬧事。

曾旅居香港數年的英國啤酒歷史學家Martyn Cornell指出,早在清廷於1842年簽署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割讓予英國的時候,怡和洋行已將一整個倉庫貯滿啤酒。到了1866年,這個殖民地每年從英國輸入的啤酒數量已接近12,000桶。

當時最受歡迎的啤酒是波打酒,這是一種以朱古力般棕色的麥芽釀製的深色啤酒。不過到了19世紀末,香港的市場上已充斥著來自丹麥、德國、美國和日本的淡啤酒。時至今日,你在本地超級市場內見到的情景,或許跟昔日大同小異──貨架上依然堆滿入口淡啤酒。其實,本地釀造啤酒在香港也有一段悠長的歷史。

香港的首家啤酒廠於1907年開業,兩位葡萄牙商人將跑馬地一所房屋改建,然後在裡面設置釀造啤酒的器材,就開始釀起啤酒來。可惜釀酒廠只維持了數年就結業,另一位英國企業家再接再厲,結果也是 以失敗收場,釀造啤酒的設備更被拆卸並運往馬尼拉。

巴斯商人律敦治運氣比前人好,他的啤酒事業頗為成功。1933年,他在當時仍為新界鄉郊小鎮的深井開設啤酒廠。開業最初數年可謂荊棘滿途:白銀價格飆升,導致入口貨物價格大幅下降,進口啤酒價格比本地啤酒更為便宜。然而律敦治迅速重整旗鼓,推出「HB」(香港啤酒廠Hong Kong Brewery的縮寫)品牌的新鮮淡啤酒,為香港人一解喉頭之渴。

第二次世界大戰令他的業務運作中斷。1941年,香港淪陷,被日軍佔領接近四年。律敦治不但飽嚐牢獄之苦,更因為抵抗佔領而受盡折磨,而他的啤酒廠則被日軍租予一名大阪商人,繼續釀造啤酒。

戰事於1945年結束後,律敦治重返啤酒廠視察,發現它已被美軍轟炸至面目全非,於是著手進行重建。不到一年,HB淡啤酒已在本地酒吧供應,每品脫1.5港元,比嘉士伯和其他進口啤酒便宜約2毫。1948年,律敦治把啤酒廠售予菲律賓生力啤酒廠,後者在深井繼續釀造啤酒,直至1996年才把釀酒廠向北遷至沒多遠的元朗。生力啤至今依然產量豐富,根據酒廠網站的資料,生力啤每天生產120萬罐啤酒,其中大部分為生力清啤。

故事並沒有就此劃上句號。時至今日,香港的啤酒產量猶勝從前。自從2009年取消啤酒和葡萄酒稅後,一些企業家就開始從世界各地輸入手工啤酒。一眾本地啤酒愛好者由此獲得啟發,嘗試親自釀造啤酒。現時香港擁有約20家啤酒廠,當中絕大部分都屬小規模經營,釀造酒精含量低的淡啤酒、味道濃烈的黑啤酒和多種其他常見的啤酒。

有些啤酒廠更嘗試使用別具新意的材料來釀啤酒,例如門神啤酒廠試用西藏番紅花和紅豆等創新原材料,而少爺啤酒廠正在等待亞洲首批採用野生酵母釀造的比利時lambic啤酒熟成。此外,部分啤酒廠則釀造19世紀時香港最受歡迎的波打酒。就連國泰航空也不甘後人,聯同香港啤酒公司在今年2月推出了Betsy Beer;這款啤酒以國泰航空首架客機命名,用科學方法釀造,令啤酒在空中有更佳的味道。

Betsy beer.
圖片:Courtesy of Cathay Pacific Airways and McCann Worldgroup Hong Kong

國泰航空的Betsy Beer在指定航線的航班上供應,直至本年底為止,同時亦在香港多個地點發售。詳情請瀏覽cathaypacific.com/betsybeer

編輯精選

發現更多

Cathay Travell Book

關於

這個網站囊括了國泰航空及國泰港龍航空兩本機上雜誌《Discovery》與《絲路》的精采內容。下次當你再乘搭國泰航空或國泰港龍航空時,歡迎取閱機上的印刷本雜誌。
Silkroad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