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8時,緬甸仰光一間茶館的客人絡繹不絕。瓷杯鏗鏘作響,年輕侍應呼喚櫃台結帳,行人路上的塑膠桌坐滿食客,後來的客人奮力擠進。這裡無論是食客還是大廚,男男女女均身穿名為「籠基」的長裙,就連路過的三輪車上不停響號的司機,也穿著這款衣物,不過他們為方便工作,都把長裙捲上大腿,把它變成短褲。
雖然亞洲各地也有類似的衣著,印度及馬來西亞的「紗籠」便是一例,但只有緬甸的傳統「籠基」,在今日仍是當地十分盛行的服飾。走在仰光街頭,人們十之八九也身穿這款長裙,上身則配搭T恤或恤衫;穿牛仔褲的大多是十來歲的小伙子。「籠基」歷久不衰,與緬甸近代史不無關係。這個國家鎖國達50年,2012年才重新對外開放,故此傳統能原封不動保存下來。此外,「籠基」亦有其實際效用,就是應付當地炎熱的天氣。
「籠基」通常以長兩米、色彩鮮艷且帶有花紋的布料製造,將兩頭縫起成為圓筒形即可。男士一般會選格子或條紋,而女士則愛挑鮮粉紅、明黃和藍色底色,配以對比色圖案或波紋,反映其所屬的族裔。女士大多會從後把腰間的布料緊緊裹到前方,然後收進裙頭裡,而男士則喜歡在前方打結。
在緬甸農村,人們於河邊或井口沐浴時會穿上「籠基」,於下水後解開腰間的結,再把它拉至腋下以遮蔽身體。當地人出席婚禮或其他莊嚴儀式時,會穿上最上等的「籠基」,所選的通常是繡上金邊或金色波紋的絲質款式。
隨時代演變,這款長裙會否受韓流文化或外國遊客等外來影響而式微尚未可知,不過與其他傳統一樣,「籠基」現已融入不少現代元素。仰光新一代裁縫將傳統「籠基」布料改裝為時髦衣飾,時裝品牌Virya Couture的設計師Pyone Thet Thet Kyaw就是其中之一。她表示:「『籠基』永不過時,雖然款式不斷蛻變,但精髓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