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 最智慧的城市
首選: 東京(日本)

去年,筑波快線列車比原定時間提早20秒開出,導致管理層就事件引起的「嚴重不便」向公眾鞠躬道歉,令東京成為媒體廣泛報導的主角。只有在建造出全球效率數一數二的交通系統的城市裡,才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此外,當地正試行在近郊建造智慧城鎮,令大部分民居均可使用太陽能板,讓城鎮完全倚靠可再生能源運作,實現零碳排放;同時更提供智慧泊車方案和遍佈全市的無線網絡熱點,難怪東京能在一眾競逐大獎的對手中脫穎而出。
創新: 最智慧的城市入圍名單
北京(中國內地)
北京聚精會神發展科技,致力建構「智慧經濟體」。根據科技巨頭騰訊於2017年發表的報告指出,北京於推動「無現金社會」方面位列中國智慧城市榜首。此外,雄安新區等新崛起的智慧城市亦在京城附近迅速發展。
廣州(中國內地)
廣州是發展「智能交通」的重鎮,當地透過互聯網分析路面情況,並同時操控交通燈號,以作應對,有助提升市內交通運輸的平均速度,減少整體堵塞情況,司機亦可得悉最新資訊,協助他們籌劃行程。
首爾(南韓)
首爾市長朴元淳表示,這個南韓首都要成為智能社區,除有賴綜合運輸系統及國內多間科技龍頭公司外,關鍵是「在一個完全不同的層面上溝通」。首爾提供高速而廣泛的互聯網連線,更向低收入家庭捐贈二手智能設備,實行多管齊下,實踐上述理念。
上海(中國內地)
根據國家政策,2018年國際智慧城市大會的東道主上海,已被指定為落實智能基建、智能電網及物聯網相關政策的起點。
深圳(中國內地)
深圳向來銳意成為「中國矽谷」。這個地方前身是漁村,現已成為初創公司雲集的科技重鎮,騰訊及阿里巴巴等國內科技巨頭均以此為基地。市值逾10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例如深圳無人機製造商DJI大疆創新)在此誕生,是這個不斷向前邁進的中國城市踏出的重要一步。
新加坡(新加坡)
新加坡的智能交通計劃,令當地成為亞洲其中一個率先採用共享單車計劃的地方。自2017年底起,全城採用電動車共享服務,令獅城成為目前繼巴黎之後電動車用量最高的城市。
台北(中國台灣)
台灣於1980至90年代稱霸電子產品生產市場,但現已逐漸被亞洲其他發展中經濟體所取代。有見及此,台灣政府推出重振「智能」科技行業的措施,透過指定的商業園區、巨額投資,及與教育界和業界攜手合作,務使當地的科技業能再度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