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ssa La Bella

Nissa La Bella位於上環較為寧靜的街道上,室內裝潢洋溢一片法國蔚藍海岸獨有的朝氣和魅力。店內湖水藍色的牆壁、色調柔和的木家具,以及餐廳前方的開放式設計,均令人猶如置身地中海沿岸的尼斯一樣。尼斯是鄰近意大利邊境的法國城市,因此餐廳取其名字Nissa,在意大利文中代表尼斯,La Bella則解作美麗的意思。這裡主打尼斯的地方菜,不容錯過的菜式包括經典的尼斯沙律和烤焗鷹嘴豆薄餅,其他受意大利北部菜系影響的美饌則有雜菜燉牛膝。你可在周末到來,在氣氛輕鬆悠閒的餐廳內怡然享受午餐,或晚上與良朋摯愛在此私密共聚。
上環差館上街6-14號地下及一樓;+852 9549 3882
Honky Tonks Tavern

繼卑利街酒吧Shady Acres大受追捧後,昔日在佳民集團餐廳共事的Mike Watt和Ryan Nightingale再下一城,開設格調另類的新式酒吧餐廳Honky Tonks Tavern。室內佈局偏向簡單低調,吸引不少時尚潮人留連。至於幕後班底都是重量級人物:由Edgar Santillan(在逸東酒店的Terrible Baby曾出任首席調酒師)、Matt Richardson(曾於口利福任職)和Adam Schmidt(曾於雞尾酒酒吧PDT工作)聯手發揮創意,推出不同口味的雞尾酒,令人垂涎欲滴的送酒美食包括田納西州風味的納什維爾炸雞、皮身薄脆的薄餅、名字特別窩心的Honky Tonks沙律(配料有煙肉、蛋、田園沙律醬和炸薯球)。新店就在荷李活道後方,相信會跟Shady Acres一樣吸引時尚潮人在此聚首一堂。
中環荷李活道75號(入口在文興里)
上三兩

K11 Musea仍然是城中令人趨之若鶩的著名餐飲熱點,新近開業的餐廳上三兩是間蟹麵專門店,配料選用大閘蟹和蟹黃炮製。菜式從上海菜擷取靈感,主打無比鮮美的蟹黃,共配以濃香的湯底和自家製麵條。室內選用深色的桃木作主調,還有愛迪生仿鎢絲燈泡,在霓虹燈和懷舊的鏡子映照下,設計氛圍隱隱散發著工業風,別有一番視覺享受。必試菜式包括「原隻花膠釀蟹粉拌寛麵」,主要以蟹黃醬和蟹肉釀入原隻花膠內,然後放在爽口彈牙的闊條麵上奉客。至於一款小食「醉三兩」,是一道以花雕酒腌製的南非鮑魚、蟹黃和時令海產炮製成的海鮮拼盤。
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8號Victoria Dockside K11 Musea 4樓401A號店;+852 6655 7629
李好味

香港人喜歡逗趣的諧音文化,「李好味」餐廳的英文名稱既是粵語粗口的諧音,又跟「很好味」的廣東話讀音接近。這種無傷大雅的玩笑,貫徹了這間中式餐廳的特色。店內充滿懷舊氣息的裝潢和食物,開宗明義向香港昔日的飲食文化致敬。彩色的玻璃窗參照舊式茶餐廳的設計;門前的霓虹燈招牌;典型大牌檔常見的壁畫等。其新推出的秋季菜式,將尋常的本地美食加入巧妙創意,變奏成充滿新鮮感的佳餚,例如把港人兒時最愛的菠蘿包變成令人愛不釋手的小型漢堡包,或者在烤波士頓龍蝦尾用黑胡椒醬調味,再加入酥脆的銀絲卷及煉奶泡沫作配菜,驚喜十足。如欲令懷舊情懷升溫,不妨點一杯港式奶茶或創意雞尾酒「李飲左未」(用上浸泡過茉莉花的伏特加、酸乳酪、蘋果汁、蛋白和梳打水調製而成),保證令你發出會心微笑。
中環擺花街8號, 地下至一樓; +852 2896 7688
Aria

曾主理米芝蓮三星食府8½ Otto e Mezzo Bombana的名廚Andrea Zamboni,現已加盟新派意大利餐廳Aria作行政總廚,以嶄新手法炮製意大利經典家庭料理。新開張的Aria進駐蘭桂坊加州大廈24樓全層,甫入座即可享視覺盛宴,飽覽窗外的維多利亞港美景和壯麗的天際線。招牌菜式有龍蝦細闊麵伴皮埃蒙特熱沾醬、米蘭風味炸小牛肉排、番茄及芹菜、西西里檸檬,以及塔雷吉歐芝士意大利飯配Franciacorta氣泡酒。餐廳名字源於意大利歌劇詠嘆調,每道美饌背後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讓賓客踏上一場味蕾之旅。餐廳更備有150款精選意大利美酒,讓你按個人喜好佐膳。
中環蘭桂坊德己立街30-36號加州大廈24樓;+852 2804 1116
Smoke & Barrel

蘇豪著名食府Kinship的幕後廚藝精英Arron Rhodes和Chris Grare,全力擴充其美食版圖,在中環開設德州燒烤餐廳Smoke & Barrel,炮製美國南部的迷人風情。餐廳採用開放式廚房,更自設香港只此一家的進口柴火煙燻爐(外號叫「野獸」),烤製所有烤肉菜式,散發傳統的美式燒烤風味。大廚東西合璧,以本地食材和烹調技巧,燒出美國南部德州的傳統和窩心味道,例如配以香濃海鮮醬的白脫奶班戟,滋味十足,令人回味再三。差不多同一時間,另一家美國南部燒烤餐廳Smoke & Barrels在嘉咸市集開幕,兩店雖然名字相近,卻沒有關係,但各具特色,都不容錯過。
中環雲咸街32號雲咸大廈1 樓及2樓;+852 2866 2120
Penicillin

被譽為2019年亞洲最佳酒吧的The Old Man創辦團隊Roman Ghale 和Agung Prabowo再創新猷,於中環人氣薄餅店Paisano’s地庫開設香港首家以可持續方式經營的酒吧Penicillin,更破天荒採用閉迴路供應鏈,並選用本地搜羅的升級加工食材調製雞尾酒,希望帶領業界解決日益嚴重的廢物問題,為環保出一分力。負責人把零碎的材料、果皮和廚餘等食材浸釀,或用店內自設的發酵室把它們發酵,或改造食材用於其他用途。酒吧的名字Penicillin是向蘇格蘭微生物學家Alexander Fleming於1940年代研製的妙手仁藥盤尼西林致敬,亦同時意指紐約以蜜糖、檸檬、薑片和威士忌調製的雞尾酒。如果The Old Man總是令你念念不忘,那麼Penicillin悉心調製的各款雞尾酒,便肯定是為你驅除百病的心靈「雞」湯。
中環荷李活道23號金珀苑地庫;+852 9880 7995
九号館

意大利名廚Umberto Bombano的米芝蓮三星餐廳8½ Otto e Mezzo Bombana已教人津津樂道,他在2019年10月選擇在中環一條擠滿攤檔、人來人往的小巷開設點心餐廳,同樣引起很大迴響。在一片讚譽聲中,九号館現時在藝穗會再下一城,開設第二間分店。店內懸掛的紅燈籠和中國壁畫,令室內氛圍更添懷舊味道,餐牌上供應大多數是受人喜愛的特色風味點心,還有幾道經典的潮式佳餚,精緻粵菜的選擇則比較多。為了向經常在藝穗會演出的藝術家致敬,餐廳更借用他們的名字大玩文字遊戲:包括以爵士樂手包以正命名的「安格斯牛易煎包」、以鋼琴家羅尚正而取名的「尚正蘿蔔酥餅」,還有向與導演王家衛合作無間的攝影師杜可風致意的啤酒,後者便經常流連藝穗會拍下名人的行蹤。
中環下亞厘畢道2號藝穗會2樓; +852 2130 6546
The Daily Tot

著名調酒師Gerry Olino曾於Foxglove和Dr Fern’s Gin Parlour兩間姊妹店創出雞尾酒的新天地,現時由他創立城中萬眾期待的新酒吧The Daily Tot,一點也不足為奇。這間冧酒酒吧面積達1,300多平方呎,位處荷李活道和卑利街之間的一個角落,整體氛圍充滿獨特的古巴風情。其中11款招牌雞尾酒,均使用從加勒比海等地搜羅的冧酒調製而成,無不是向這個神秘國度致敬的新作。試過混和白冧酒、Cappelletti Aperitivo餐前酒、prosecco氣泡酒和薑啤的Peel Street Spritz之後,大家都認為它是紓緩香港黃昏時分悶熱天氣的最佳療癒飲品。店內供應的炸丸子、烤肉串和墨西哥魚肉夾餅,正好是佐酒的美味小吃,難道你不想繼續在其露台再坐一會?
中環荷里活道58號中發大廈地下E號舖; +852 2366 6836
1881公館三所新餐廳:Odea,后園及The Steak Room

尖沙咀海旁的1881公館歷史建築群古色古香,是香港的頭號景點之一。吸引遊人的原因除了它的建築特色,饕客亦深知這裡是卧虎藏龍之地。這邊廂,由壽司大師荒木水都弘掌舵的高端日式餐廳The Araki加盟1881公館,仍叫人回味無窮;那邊廂又有三所別出心裁的新食肆開張。走上1881主建築大樓的典雅樓梯,即有新派法式餐廳Odea恭候大駕,從早到晚呈獻清新簡約的法國菜,經典之選有法式香草焗田螺,而海膽蘋果木煙肉意粉則醒胃創新。但Odea的二人下午茶則必然是最人氣之選,選坐拱型走廊的座位便可看著維多利亞港進餐,情調一流。綠意盎然的庭院別有洞天,也是另一所新開張高級中菜館「后園」的所在地。這裡以創新手法炮製各派中菜,因此點心和小菜也非常見款式,如蟹肉南瓜餃,而且不乏素菜選擇,有野菌素腸粉和紅水晶素餃等。我們特別推介香濃的百利酒蛋撻。第三間是扒房The Steak Room,顧名思義,愛扒之人不可錯過,很多菜式都選用享譽全球的澳洲朱古力和牛入饌。
尖沙咀廣東道2A號1881公館;+852 3988 0000
Xuân

曾擔任蘇豪路旁越南餐廳Chôm Chôm主廚的John Nguyen,現已在灣仔聯發街自立門戶,創立以著名越南詩人名字命名的餐廳Xuân,並鐘情於在經典菜色中加入越北風味。例如一碗香噴噴的越南河粉,客人可選擇配搭牛肋扒或雞肉,並伴以醃制的大蒜,而非新鮮香草。凡人很難抗拒酥脆春捲的誘惑,點上一兩份解饞吧!不要錯過燒牛舌沙律,牛舌經慢煮12小時後,軟綿鮮嫩,入口即融。再加上香草、新鮮芒果和柑橘酸甜的醬汁,讓美味更上一層樓。
灣仔聯發街18號地下;+852 2891 1177
Ando

另一位自立門戶的是曾在日本高級餐廳Haku任職的 Agustin Ferrando Balbi,這位阿根廷大廚首次創業的餐廳名為Ando,菜單充分體現了他的阿根廷和西班牙血統,以及他在東京幾間米芝蓮星級廚房的工作經驗。主廚Balbi擅長融合東西風味,創作出如味噌蘿蔔伴鵪鶉及以辣玉米、香菇和獅子唐青椒配熊本和牛等佳餚。
中環威靈頓街52號Somptueux Central 1樓;+852 2380 9007
Yakinikumafia

Wagyumafia於2019年2月登陸香港,在灣仔開設只有18個座位的餐廳,以會員制及頂級和牛菜式(包括幾近「天價」的吉列和牛三文治)在城中闖出名堂。餐廳隸屬的餐飲集團再接再勵,引進來自日本的燒肉餐廳Yakinikumafia,在港開設海外首家分店。新店位於上環,裝潢取材自機場設計,時尚流麗,更設有一面酷似離境大堂航班信息顯示牌的陳設,別出心裁。奉客菜式同樣奪目,跟日本總店一樣,香港分店的賣點亦是頂級純種尾崎和牛。必食之選是招牌燒肉套餐,奉上由肥至瘦三個部位(霜降、中等和赤身)的牛肉,伴以和牛骨熬製的湯和漬物,意猶未盡?來一杯由酒吧The Diplomat調酒師John Nugent設計的雞尾酒、小批量釀製的清酒或柚子IPA精釀啤酒,可謂至臻完美。心動不如身動,Yakinikumafia每月只接受約250個預約,網上預約於每個月的15日接受申請,訂座請早。
上環荷里活道233號荷里活商業中心2樓;+852 3105 1250
Hansik Goo

首爾餐廳Mingles以別出心裁的方式演繹韓國經典料理,贏盡食客歡心,因此連續四年獲選為韓國最佳餐廳。主廚姜珉求決定衝出韓國,首度在港開設餐廳Hansik Goo。嚐味套餐共有八道菜,為多人一起分享而設計(套餐的名字既有主廚的名字,亦含有韓文「共膳的家庭」之意),並讓姜珉求盡情發揮把傳統菜式推陳出新的本領。值得一提的有:他把韓國古代寺剎飲食發展而成的蔬菜脆片注入個人特色,又把韓國版的牛肉他他「肉膾」加以改良,用上澳洲和牛、韓國梨、耶路撒冷雅枝竹脆片及一個鵪鶉蛋蛋黃製作升級版本。同時餐廳當然少不了備受歡迎的韓國菜式,如辣炒年糕、韓式炸雞、韓式烤牛肉,還有各式韓國餐廳必備食材如泡菜、人蔘和多款發酵醬料。
中環擺花街8號2樓;+852 2798 8768
Harbourside Grill

位於尖沙咀南隅的Harbourside Grill餐廳,主打兼容並蓄的歐陸菜式,同時坐擁維港及港島天際線的無敵景致,令人目不暇給。顧名思義,餐廳的菜單集合多款燒烤肉扒,其中尤以美國農業部USDA認證的肉眼扒及羊架最為出色。但行政總廚Armand Sablon還不忘推出糅合法式風味的精緻菜餚,例如煎鱸魚配薯蓉及法式龍蝦湯,叫人一試難忘。如果你想要在開揚的戶外露台一邊享用雞尾酒一邊欣賞落日,建議你盡早前來。最後一定要點一份美味的反烤蘋果撻,為美好的一餐作結。
尖沙咀海港城海運大廈OTE 401號舖;+852 2619 9100
Chaat

印度餐廳Chaat是尖沙咀海傍的香港瑰麗酒店旗下最新開幕的頂級餐廳。餐廳的牆身以海德拉巴當代藝術家Kandi Narsimlu的壁畫點綴,室內裝潢用色繽紛瑰麗,與行政總廚Manav Tuli炮製的美味菜式相得益彰。「Chaat」是印度文「舔」的意思,寓意餐廳致力呈獻滿足食客味蕾、靈感來自印度街頭小食的各款美饌,包括扇貝伴bhel puri脆餅、入口即化的海德拉巴羊腿,以及用tandoor烤爐特製的Malai grouper tikka烤魚菜式,其撲鼻香氣令人垂涎。
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8號香港瑰麗酒店5樓;+852 5239 9220
LucAle

西營盤是香港的大熱飲食勝地,最近加入的成員有位於第三街的親民意大利餐廳LucAle。餐廳由名廚安梓歷和Luca De Berardinis掌大旗,前者曾主理九龍香格里拉大酒店的意大利餐廳Angelini,後者則曾效力港麗酒店意大利餐廳Nicholini’s,現在二人雙劍合璧,為LucAle打造一系列意大利美饌,每一道都別具意式風味,我們尤其推介份量十足的La Bistecca Di Fassona con Osso牛扒,以及堪稱全城最香滑綿密的提拉米蘇,可口得讓你只想獨享。
西營盤第三街100號A舖;+852 3611 1842
Rubia

無肉不歡的食客請注意:Pica Pica餐廳的西班牙廚師團隊再下一城,最近在中環開設西班牙酒吧餐廳Rubia,絕對是肉類美食天堂。Rubia呈奉西班牙北部馳名的頂級加利西亞牛扒,並伴以手切薯片和無比美味的油封煮辣椒,另外還有多款教人垂涎欲滴的送酒小吃。
中環荷李活道35至37號; +852 2889 1199
「魚治」

位於中環威靈頓街的爐端燒居酒屋「魚治」,向來以直送東京豐洲市場的新鮮海產入饌,深受日式料理控的歡迎。今次「魚治」以素肉餐單帶來新驚喜,是香港首間提供素肉日式料理選項的居酒屋。試想像可口的下酒菜,如本月起提供的蘇格蘭蛋、燒汁漢堡和焗芝士咖喱肉丸 (上圖) 等,統統以素肉來炮製,幾可亂真的口感和味道,可能會令你愛上當一位彈性素食者。
中環威靈頓街2-8號威靈頓廣場M88 7樓;+852 22178880
「泰館」

澳洲名廚Adam Cliff自2016年於灣仔開設「泰館」,憑藉滑溜過人、惹味無窮的泰式船麵,將其構建為城中的曼谷菜殿堂,不絕的人龍更印證其非凡「味」力,驅使第二分號上環泰館誕生。新店以泰北咖喱牛肉金麵為主打,佐以新鮮出爐、酥脆香口的泰式飛餅,滋味猶勝船麵,同樣值得排隊輪候。
上環蘇杭街23號;+852 2234 0080
The Diplomat

中環H Code大廈的新成員有The Diplomat,一家只有18個座位的酒吧。為這家型格酒吧坐鎮的是調酒師John Nugent,在他精心調混的飲品中,我們尤其喜歡Tarling (上圖),它混和了斑蘭葉氈酒、白砵酒、烘焙香料,加上澄清橙汁和椰子汁,與下酒小吃古巴乳豬三文治更是絕配。美食當前,我們也難以吃得大方得體。
中環砵甸乍街45號H Code (High Block)LG樓;+852 3619 0302
Emmer Pizzeria & Cafe

又一家手工薄餅店在香港開張。位於金鐘太古廣場的Emmer Pizzeria & Cafe,由另一大熱食府Beef & Liberty的班底主理,以古今並用的烹調手法讓香港人品嚐到薄餅的真味。顧名思義,Emmer以歷史悠久的二粒小麥(Emmer本義) 製作餅皮,它比傳統製餅皮的麩質少,故此口感更爽脆,更做到減少膩滯的效果,即使鯨吞一個薄餅也不必太有罪咎感。
金鐘金鐘道88號 太古廣場4樓407號;+852 2780 1110
「李好純」

香港的素食潮流銳不可當,其中「李氏餐廳」進一步在上環拓展玩味十足的創意餐飲勢力,開設新派中式素菜餐廳「李好純」,「綠」化多款經典中菜,如釀入冬菇荔芋的素蓮藕餅。編輯部尤愛到此光顧午市套餐,飽嚐用精緻六角形碗盛載的小菜,再叫一杯「蕉」氣勃勃的牛油果加香蕉杏仁奶昔。非為浮誇,真心健康。
The Pizza Project

香港需要只售70港元的薄餅。Pirata集團聯合創辦人Manuel Palacio Ramos說得非常正確。當然,香港確有數家正宗薄餅店(紐約人大可提出反對),但大部分收費高昂。對,我們是指Kytaly及其完美而昂貴的拿坡里薄餅。因此在蘇豪卑利街開業的The Pizza Project提供價格相宜的手工薄餅,幕後大師更是來自大熱意粉餐廳Pici,怎不叫薄餅迷興奮期待,食指大動?
Mono

知名大廚Ricardo Chaneton於法國米芝蓮三星餐廳Mirazur闖出名堂,餐廳亦剛被譽為全球最頂級食府。Ricardo曾短暫主理港島香格里拉酒店,現在與佳民集團合作,於中環安蘭街開設法式餐廳Mono,雖然只有30個座位,氣氛像私人餐室,但菜單絕不馬虎,奉上摩登的時令嚐味餐單,並配以經典法國紅酒,未到5月已盡享法式情懷。
XX

在香港瑰麗酒店一個神秘的角落,隱藏著全香港唯一一間只限女性憑密碼入場的酒吧XX(其實XX這個女性的性染色體已暗示其意了吧!),單憑這點,已令尖沙咀海旁新地標Victoria Dockside更魅力非凡。在一眾特別迎合女性口味的雞尾酒中,我們推介混合茉莉花、佛手柑、Fizz氣泡和London No.3氈酒的Sexy: She Says That A Lot,喜歡它剛中帶柔。女士們,敬請預約拜訪。
Amelia

名廚Paulo Airaudo在西班牙San Sebastián市開立Amelia餐廳,短短一年內迅速取得米芝蓮一星評價。最近他便把同名餐廳帶到尖沙咀海港城購物中心,是亞洲首家分店,由名聲漸起的越南裔美籍廚師Son Pham掌舵,呈上當造的優質海鮮和數之不盡的美酒。
珀翠餐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