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景致幾乎是所有人鎂光燈下的主角,但又有多少人能於Instagram(簡稱IG)這個照片分享應用程式中,擁有龐大的粉絲群為自己所發的每一張照片「讚好」呢?這就是黃翠山、廖慧賢及Edward Barnieh之間的共同點:因擁有數目驚人的社交媒體追隨者而成為網絡紅人。那他們鏡頭下的維多利亞港或國際金融中心又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三年多前開始於IG上載城市及旅遊照片、追隨者超過45,000名的商業攝影師黃翠山認為:「最重要是擁有個人風格,並且懂得與其他用家交流。當初我回流香港定居時,參加了一些名為InstaMeet的拍照活動,就是一班志同道合的攝影師到處隨拍和交流心得,然後機緣巧合下我成為了IG的『建議用家』,自此開始受人關注。」

很多時候知名IG用家並不是為成名而上載照片。專頁呈現密集式城市風貌的Edward Barnieh(追隨者超過22萬)從事動畫製作,五年前甫移居香港,便舉辦了城中首個InstaMeet活動,他道:「我在香港待了半年多,便已有本地人找我帶隊拍照,回想起來真的難以置信。」他更為西環卸貨碼頭取名為「Instagram碼頭」,那裡已變成讓人們欣賞日落及磨練攝影技巧的熱點。


攝影師大多會因感興趣的題材而聚首拍照,同時亦有另一好處,就是:「我們會輪流當大家的模特兒!」黃翠山說道。
建築師廖慧賢(追隨者超過24萬)擅長拍攝香港夢幻的一面,並表示:「香港是一個安全友善的城市,只要是喜歡拍照的自然就會走在一起,更不用擔心什麼。」不過當然也會涉及道德難題:「間中有人會問我照片在哪裡拍攝,有時我會拒絕透露,並非因為我想將那些地方據為己有,而是因為那裡是私人地方,或者是安全問題。」
不過對於何謂好照片,廖慧賢並沒有任何保留,並樂於分享:「照片必須能訴說故事,並且應該對攝影師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