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灑紅節來了,別介意!」在今年3月21日,只管套用這句印度的老話,你就能奉旨把別人噴得混身是彩!當天是印度一年一度的灑紅節,可以暫把禮儀拋諸腦後,享受其中;但要當心,任何人都有機會給你潑得滿頭滿身盡是斑駁顏色。
灑紅節源自印度教慶典,不只迎接春回大地,還謳歌互愛,邪不能勝正的信念。這個喜慶節日在印度次大陸,包括非信奉印度教的地區也相當盛行,甚至有推廣至世界各地之勢。
傳統宗教儀式也許是奉行古老傳說的一套祭典,但現今的灑紅節早已變成輕鬆自在和載歌載舞的嘉年華了。節日同時是舉杯暢飲的好時機,其中一種傳統節日特飲「bhang」是由酸奶混入大麻葉調成,它就像香港人歡度中秋節必定要吃的月餅,不可或缺。有見及此,印度政府特准在這個盛大的節慶期間,容許食品混入這種特殊成分。
不過,當天的主要節目還是向身邊人投擲注滿色彩的水球。守則只有一條︰毫不留情,畢竟別人隨後亦會還以顏色。當你走過長街,可謂大有機會中彩弄得滿頭繽紛;那怕你使勁洗濯,接下來的幾天,恐怕也擺脫不了髮上的彩絲!
節日最佳服裝是白衣一身,讓潑在身上的粉紅、澄黃和嫩綠的色澤更為顯著。這些五顏六色的粉末染料一般以水槍噴射或以水球投擲,可是如果個子小,整個人被推進大水缸內都是常事。古時有習俗稱,首個投擲的目標應該是自己的伴侶或心上人,因此如果你有心儀對象,灑紅節就是示愛之時。
試想想,在喜劇中,演員在造蛋糕時總會沾得一臉麵粉,而節日的尾聲你同樣會沾滿顏色一臉模糊。這場瘋狂的嘉年華背後,還有人搖鼓起舞助興,熱鬧非常。全國上下幾乎所有人放假,而當人們狂歡過後,從亢奮中平靜下來時,便會洗滌乾淨、穿戴整齊,回家與家人共晋晚餐,結束這場盛事。
要親身體驗灑紅節,不妨前往離德里較近的兩個城市馬圖拉和溫達文,當地舉行的慶典規模較盛大和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