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1978年。
當時杜拜正蓄勢待發,藉著石油帶來的財富,雄心勃勃的房地產業不斷膨脹,整個城市往高空發展之餘,同時向外圍擴張。不過快將落成的摩天大廈就只有一幢,那就是坐落在SheikhZayedRoad大道的世界貿易中心,它的外型四平八穩,樓高149米,共39層。假如杜拜是一種顏色,當年就是一片米色,跟城市所在的茫茫沙漠差不多。
踏入1990年代。
杜拜繼續大興土木,儘管到了1999年時,當地依然沒有一座大樓的樓高超過200米。地產發展商爭相建造日益複雜的建築,例如形如帆船的Burj Al Arab 帆船酒店等;而且不單在原有土地上施工,更大肆填海造地。問題是:在柔軟的沙土上興建高樓絕不容易。地基需要打進地下160米深處。
時至2010年。
樓高154層的哈里發塔以一身玻璃幕牆的雄姿開幕,輕易就將台北101的風頭搶去,成為全世界最高的建築。遊客可以登上位於148樓的觀景台,或是入住大樓內的豪宅和Armani Hotel酒店,俯覽全城美景,然後到樓下的 At.Mosphere酒吧暢飲頂級佳釀。2012年我曾到這裡吃午餐,放眼外望,四周的風景無非就是被大海一分為二的沙地。在離地122層的高樓上,你對這個城市的感覺,就跟在機場大樓過境差不多。
來到2018年。
杜拜大約有150幢摩天大樓,有無數的酒吧、餐廳和酒店客房隱藏其中;城裡還有數千架吊臂機,正在密鑼緊鼓準備興建更多摩天大樓。而我這個在香港生活的人,大概每隔幾個小時就會搭升降機。因此這一次我決定在杜拜腳踏實地,來一趟地平面之遊,一次升降機也不搭。
這個挑戰來得正合時宜,現時於中東一帶頗流行樓層數目少的建築設計,例如在鄰近的城市阿布扎比,形如太空船的羅浮宮分館剛在2017年底揭幕;而在鄰國卡塔爾的首府多哈,則有由貝聿銘負責設計、看上去有如一座堡壘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至於杜拜本身的(低層數)建築代表作,當數與哈里發塔一水之隔的d3(即Dubai Design District 杜拜設計區)。這裡由Foster+Partners建築師事務所一手設計,有參差不平的玻璃外牆,既是公共藝術空間,同時也是栽培年輕杜拜設計師的搖籃。
一個風和日麗的周五早上,我到Craft Cafe咖啡店買了杯咖啡,然後在這裡到處閒逛。我隨意地倚在豆袋梳化上,或坐在特大的旋轉椅上,一直轉到頭昏眼花為止,然後在便條紙上寫點感想再貼在牆上。目前已有幾家藝廊進駐d3試業,其中一家是阿布扎比ArtHub的分店,陳列小量來自區內的藝術品。隔壁的FBMI是間乏善可陳的地氈店,但我參觀時發現竟然有曼城足球會的毛毯出售(球隊班主是阿布扎比聯合集團)。

在杜拜,低矮的樓房意味著歷史悠久,因此我的下一站是位於杜拜河畔、非常「貼地」的巴斯塔基亞區。這個舊區的歷史可追溯到19世紀末,但區內那些方方正正的房屋(附有極具代表性的煙囱狀風塔)卻大都是在1980年代重建而成的,情況就跟杜拜其他地方大同小異。
巴斯塔基亞雖然被重新包裝成「阿法赫蒂歷史城區」,但亦擁有一家風格新穎奇特而小巧精緻的精品酒店XVA Art Hotel。酒店就只有地面的一層,卻大有將客人從樓高356米的Gevora Hotel酒店(自然是全球最高酒店)拉過來的勢頭。設備齊全的客房散佈於光線充足的大院落四周,院內隨處可見攀藤架和漂亮的民族風靠墊。客房與咖啡館之間隔著一家小型藝廊,裡面輪流掛出當地不同藝術家的作品。
布爾杜拜位於杜拜河口,是19世紀初杜拜的發源地;當年BaniYas部落(現時掌權的Maktoum家族即源出於這部落)從阿布扎比移居此地,在這條河裡找到淡水。這裡後來成為主要貿易樞紐,其他酋長國和伊朗前來的商船在狹窄的河道上川流不息。現時杜拜河一帶滿佈露天市場和河畔餐廳,遊客熙來攘往。我的導遊一不小心說溜了嘴:「這裡只有建築物是正宗本地產物。」話雖如此,坐在當地的abra木船上渡河,沿途清風送爽,讓我享受了非常悠閒寫意的十分鐘。
河的對岸是充滿傳統風情的德拉區,假如撇開那些由GordonRamsay、Joël Robuchon、GaryRhodes等名廚主理的昂貴星級食府不算,全杜拜最好的地面餐廳可說盡在其中。20多歲的意埃混血姑娘Stephanie領著我在滿佈清真寺和傳統商舖的通衢大道之間穿梭遊走,她是我這趟FryingPan Adventures美食團的導遊。


接著的四小時,我們不顧儀態地一起大啖falafel mahshi炸鷹嘴豆球、巴勒斯坦雞批、出奇地好吃的糕點kunafa(用芝士、酥油和麵條製成)、加了香料的黎巴嫩棗子和以煙熏牛肉做餡料的埃及薄餅。晚餐在阿聯酋菜館Tawasol品嚐扁豆湯和燜羊肉,盤著腿在地氈上席地而坐,豪邁地用手撕著雞腿吃,手指沾滿了油,真是非常貼地。
在杜拜老城區「貼地」,是意料中事,但在杜拜新城區,同樣可以「腳踏實地」。
例如每星期一次的農夫市集RipeMarket,它在陽光充沛的Zabeel Park公園舉行,是個非常緊貼潮流的時尚市集,裡面有出售各種非小說類知性讀物的小
店(店名BookFiction)、專賣empanada肉餡角和熱狗的快餐車,以及兜售有機南瓜、牛油果和酸種麵包的小攤檔。最令人高興的是,杜拜社會各個階層,包括身穿罩袍的當地人、衣著非常簡便的外來僑民,以至帶上保姆的一家大小,全都齊集於此,隨意翻看滿架的烏克蘭棉布裙和叙利亞阿勒頗的手工肥皂,順道把潤鬍油買回家(說笑而已,誰會買那種東西)。假如RipeMarket是杜拜從高空的豪華餐廳和酒吧回歸地面的轉捩點,那麼我也要加入這個行列,請給我一杯有機冰沙和脫脂奶咖啡,以表
支持。

而阿爾括茲則從來都是一個以低矮建築為主的社區,它一度是工業重鎮,但更長時間是以旅遊景點而聞名。時至今日,阿瑟卡爾大道被公認為全杜拜最潮街區,實情確也如此:咖啡店Wild & The Moon 門口大字標明「不含麩質」和「無添加劑」,而The Flipside則是家黑膠唱片專門店,你可以在裡面找到埃及爵士樂和《攻殼機動隊》原聲配樂的唱片,店內更配備高音質黑膠唱盤讓客人試聽。

阿爾括茲其實還有不少好去處,不要被這裡的防彈咖啡內的油脂嚇得卻步不前。Nadi Al Quoz 是一家書店兼咖啡店,裡面有豆袋梳化、舒適吊床和日式茶室,我在這裡悠閒地度過了一小時。Mirzam朱古力工廠令人想起朱古力獎門人Willy Wonka,精心製作的朱古力散發阿拉伯風味。而在日本藝術空間Chi-ka閒逛時,店員更會送上紙咭,讓客人即席撰寫俳句。
到了周六晚上,我決定不再在街頭流連,改為前往迪拜阿爾哈布圖爾市W酒店32樓的酒吧Boa,參加女士之夜。我貫徹貼地的宗旨,腳上只穿一雙平底鞋,卻因此慘被守門的女郎白眼,她直截了當地跟我說,不穿高跟鞋的話,「這家酒吧不是你來的。」我大受打擊,敗興而歸,退到Business Bay區的TheBackyard酒吧去,只需上一道樓梯就可抵達!
地面的杜拜不單新潮時尚,而且讓人各得其所,非常親民。

有用資料
XVA Art Hotel酒店 xvahotel.com
RipeMarkets市集在杜拜多個地方舉行,Zabeel Park公園是其中一處。 ripeme.com/the-ripe-markets
下午沙漠野外遊包括乘坐四驅車穿梭沙丘,並在貝都因式帳篷內享用燒烤晚餐和文娛節目。orient-tours-uae.com
杜拜市內遊帶領遊客前往巴斯塔基亞舊城區、香料市場和布爾杜拜觀光。 orient-tours-uae.com
Frying Pan Adventures主辦德拉區下午美食團。 fryingpanadventures.co
阿瑟卡爾大道位於阿爾括茲工業區。alserkalavenue.ae
TheSumofUs是一家有露天雅座和專用咖啡烘焙機的精緻咖啡館,位於杜拜喜來登大酒店後面。thesumofusdubai.com
遊覽杜拜的詳情請瀏覽 visitdub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