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旅遊

環境保育

推動環保有利旅遊業,究竟是否屬實?

我們多少都會牽涉甚至參與可持續發展的議題之中,但其實究竟一個綠色城市的美譽會否影響我們的觀光意欲?徜徉在芬蘭和新西蘭時,我就如此反問自己。事實上,前者在世界經濟論壇發表的環境績效指數(EPI)中冠絕全球,而後者的電力供應則有85%來自可再生能源。

問題並非三言兩語便能回答得了。在一定程度上,可持續發展的因素根本不會納入遊客的取捨之列。縱然瑞典和丹麥在EPI的排名位列五強之內,但2017年旅遊業的表現卻低於平均增幅。耶魯大學就相關題目進行了一項詳細研究,結果也找不到國家的環保優勢與旅遊業收益之間有任何直接的因果關係。

不過,有不少數據卻反映出另一個事實。上述同一項研究指出,一個國家愈能保存原始的生態環境,便愈能吸引遊客到訪,而遊客也傾向花費更多去尋幽探勝。EPI五強之中的芬蘭、冰島和斯洛文尼亞於2017年的旅遊業表現就超出平均增幅。《Conde Nast Traveller》雜誌最近發表的調查報告,顯示了一個較微觀的現象。在選擇酒店方面,58%受訪者會考慮酒店是否能回饋當地人或地球;逾七成受訪者,而且不只限於環保意識較強的千禧世代,樂見更替房間衛生用品和毛巾的頻率減少;至於餐飲成本方面,64%受訪者更不介意支付較高價格來換取本地食材入饌。

如果人們抱著關懷地球的心態作出旅遊選擇這個說法理據充分,我們接下來就要問:這是否好事?很明顯,如果綠色策略能促進收益、賺取利潤,那麼國家和企業都更有可能提倡綠色產業。

然而,我司負責可持續發展的主管給我另一番解說,示意這種良性循環不會發生,畢竟當生態旅遊釀成過度旅遊,促使環境惡化,所招致的只是盛極而衰的周期。儘管各國使出環保渾身解數,把收益都投放在正確的事情上,環境質素依然會每況愈下,因為如鯽的遊人會造成自然和文化資源劣化,讓旅遊業再度陷入低迷。

以上種種為我們帶來什麼啟示呢?有一點可以肯定,國家和企業不應純粹為謀利才推出綠色策略,更應盡本份為地球生態著想。此外,觀光熱點實施相應的人流控制也是必要的。盧旺達最近就實行一個明智的做法,把參觀大猩猩許可證的收費增加一倍,調高至每人1,500美元,幫助國家踏上長遠又可持續發展的旅遊路向,避免掉入盛極而衰的周期中。

期望看到你的真知灼見,請寄電郵至[email protected]

作者為匿名環球游牧民

上月:

乘搭航班次‭: 13

飛行里數: 427,624

相關文章: 愛地球旅遊十式

編輯精選

發現更多

Cathay Travell Book

關於

這個網站囊括了國泰航空及國泰港龍航空兩本機上雜誌《Discovery》與《絲路》的精采內容。下次當你再乘搭國泰航空或國泰港龍航空時,歡迎取閱機上的印刷本雜誌。
Silkroad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