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文化

燈光、鏡頭、指南:11個走遍全球的電影導演

從李安到Sofia Coppola,這些喜歡前往世界各地取景的著名導演帶領觀眾一起出遊

有些導演能夠透過鏡頭,以自己方式來詮釋一個地方,例如Fellini鏡頭下的羅馬或是Scorsese電影中的紐約。不過亦有導演喜歡踏遍天涯海角,希望利用異國風光為電影帶來更豐富的層次。以下11位導演穿州過省,透過電影帶領觀眾投入全新的國度裡。

成龍

最喜歡往外地拍電影的香港電影人,非成龍莫屬。他的動作片娛樂性豐富,在香港電影中亦屬數一數二。由1980年代末以至整個1990年代,成龍經常獨挑大樑,以龐大預算到世界各地取景,拍出場面盛大壯觀的動作片,令香港觀眾飽覽外國風光,大開眼界。單是《龍兄虎弟》一片,就已遠赴七國取景,而續篇《飛鷹計劃》亦往西班牙、摩洛哥及菲律賓等地拍攝。他在《警察故事III超級警察》中親身上陣,於吉隆坡演出一幕吊在飛行中的直升機外的危險場面。至於在《我是誰》,他更在南非及荷蘭與壞人連番惡鬥。單以1990年代而言,成龍這段環遊世界的冒險旅程,經已可以寫成一本引人入勝的遊記。

Ridley Scott

自從藉《異形》帶領觀眾踏上一趟可怕的太空旅程後,這位想像力豐富的導演繼續在地球上與太空中進行多次歷險,熱衷旅行的程度,在眾導演中堪稱數一數二。他於日本大阪拍攝《黑雨》,再把馬爾他化為《帝國驕雄》中幾可亂真的古羅馬場景,而在表揚女性自強的《末路狂花》中,則帶領觀眾穿梭於美國的公路上。《2020》將1980年代的香港和東京都市面貌糅合在一起,建構出未來世界的景象。他以約旦月亮谷的沙漠作為《火星任務》中一望無垠的火星,並於兩集《異形》前傳《普羅米修斯》及《異形:聖約》中,借冰島及新西蘭的野外風光搭建出戲中的異域。

Chan: Faiz Zaki/Shutterstock.com. Scott: Tinseltown/Shutterstock.com. Lee: Phil Stafford/Shutterstock.com

李安

榮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的李安雖於台灣土生土長,但卻負笈紐約大學享負盛名的電影學院研習導演技藝。他在美國與台灣兩地拍完有「父親三部曲」之稱的《推手》、《囍宴》及《飲食男女》後,進一步到全球多個地點取景,拍出多部不同類型、風格各異的電影,打破一般人對美籍亞裔導演的刻板印象。他在《理智與感情》中重現19世紀的英倫氣息,於《冰風暴》中審視1970年代美國東北部地區的生活,又把中國經典武俠小說《臥虎藏龍》改編為同名電影,甚至在《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將印度男孩與猛虎在海上一同漂流的奇幻故事娓娓道來,在虛幻與寫實的世界之間出入自如。

David Lean

這位縱橫影壇40多年的老牌導演拍過多部荷李活史詩式大片,但亦拍過出色的小品如《偷情記》。他執導的《桂河橋》場面偉大,故事發生於泰國,卻在斯里蘭卡取景;氣魄宏大的《沙漠梟雄》在約旦、摩洛哥及西班牙的沙漠攝製;經典名作《齊瓦哥醫生》以蘇聯成立前的俄羅斯為背景,但取景地點則在加拿大及西班牙,而《印度之路》則主要於卡納塔克邦取景。

Lean: Archive Photos/Getty Images. Luhrmann: Sam Aronov/Shutterstock.com. Wong Kar-wai: Imaginechina. Coppola: Lev Radin/Shutterstock.com

Baz Luhrmann

由這位澳洲導演執導的《情陷紅磨坊》雖然全程於他的家鄉拍攝,但由於這部歌舞片在各地大受歡迎,令片中的巴黎蒙馬特區人氣急升。澳洲全國對於他不惜工本的賣座猛片《澳大利亞》期望甚殷,就連澳洲旅遊局亦請Luhrmann與他的製作公司一同參與大型旅遊推廣活動「See the Movie, See the Country」(欣賞電影,飽覽本國風光)。另一方面,Luhrmann在《舞出愛火花》中成功作出突破,電影場面雖較平實,但卻十分細緻地刻劃出澳洲內陸平凡城市的風貌。

王家衛

成龍在他的動作電影中向香港觀眾展示異地的魅力,王家衛則透過多部深受歡迎的文藝片向西方觀眾展示一個他們從未見過的香港。《重慶森林》以鏡頭帶領觀眾在尖沙咀重慶大廈與中環蘇豪區穿梭,令人眼花繚亂。《花樣年華》與《2046》以浪漫的情懷將1960年代風華正茂的香港呈現觀眾眼前,但兩片均在曼谷取景。另外,他又遠赴戈壁沙漠拍攝武俠片《東邪西毒》,而同志電影《春光乍洩》的絕大部分場景則在阿根廷拍攝,至於《藍莓之夜》則是一部典型的美國公路電影。

Sofia Coppola

Sofia Coppola的父親是《教父》的導演Francis Ford Coppola,她執導的《迷失東京》上映後,片中那家可以俯瞰東京澀谷路口的咖啡室成了旅遊熱點。西方世界對東京的印象一直是個親切而充滿異國風情的地方,本片卻將東京描寫成新潮大都會。她在洛杉磯Chateau Marmont酒店拍攝《迷失某地》時,亦以同樣將這個地方拍得別具韻味,而在《瑪麗皇后》中,她更獲得史無前例的機會,深入凡爾賽宮取景。

Werner Herzog

這位德國導演的電影經常探討人類與大自然之間的衝突,除了在亞馬遜河流域拍攝的史詩式巨作《天譴》及《陸上行舟》外,他亦於法國Chauvet Caves岩洞、美國阿拉斯加、俄羅斯及南極洲執導多部紀錄片,分別為《忘夢洞》、《熊人》、《Happy People: A Year in the Taiga》及《冰中漫行》。

Bernardo Bertolucci

去年底辭世的意大利導演Bertolucci在家鄉以外亦拍出多部傑作:《巴黎最後探戈》與《戲夢巴黎》均以法國花都為背景,而《末代皇帝溥儀》更是首部獲官方批准,於北京故宮內拍攝的西方電影。此外,《情陷撒哈拉》有大部分在摩洛哥及阿爾及利亞取景,而他在1993年執導的史詩式電影《小活佛》則於尼泊爾及不丹拍攝。

Herzog: magicinfoto/Shutterstock.com. Bertolucci: Andrea Raffin/Shutterstock.com. Spielberg: praszkiewicz/Shutterstock.com

Steven Spielberg

這位現代賣座猛片之父將夏威夷變身成《侏羅紀公園》中的活恐龍主題公園,至於《換諜者》則在將當年分裂成東、西兩半的柏林重現銀幕,在講述納粹大屠殺的電影《舒特拉的名單》中,他踏足波蘭多個歷史地點取景。他的《奪寶奇兵》電影系列,則讓觀眾飽覽突尼西亞、斯里蘭卡、倫敦、西班牙Tabernas Desert沙漠及美國新墨西哥州的異域風光。他甚至拍出以機場為題材的《機場客運站》,講述一名男子因家鄉發生政變被迫滯留於機場客運站內生活。

Alfred Hitchcock

緊張大師Hitchcock的經典作《迷魂記》堪稱最具代表性的三藩市電影,他亦在距離三藩市以北僅100公里的Bodega Bay海灣拍攝令人不寒而慄的《鳥》,講述野鳥無緣無故襲擊人類。早期的《火車怪客》講述一列火車橫越美國大陸的驚心之旅,而《捉賊記》則捕捉了法國蔚藍海岸的奢華生活面貌,精采程度無人能及;至於《擒凶記》內,則有多個於摩洛哥及倫敦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取景的場面。

編輯精選

發現更多

Cathay Travell Book

關於

這個網站囊括了國泰航空及國泰港龍航空兩本機上雜誌《Discovery》與《絲路》的精采內容。下次當你再乘搭國泰航空或國泰港龍航空時,歡迎取閱機上的印刷本雜誌。
Silkroad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