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想像最初登陸馬爾代夫的亞拉伯商人會如何看待The Muraka海底別墅。
這座海底別墅的房間位於印度洋水平面下五米的海洋,設有最大型的雙人床,跟室內裝潢配襯的玻璃浴室內擺放了Aesop沐浴護膚用品,還有24小時隨時候命的管家服務。不過,焦點還是睡房內一面13厘米厚的弧形亞加力膠牆,住客可以在透明牆前看到魔鬼魚、小丑魚及礁鯊穿梭往來,恍如觀看正在播映海洋奇觀的巨型電視。
閱讀更多馬爾代夫旅遊文章:

The Muraka是全球首座海底別墅,是一座分為兩層的超級別墅,耗資1,500萬美元(1.18億港元)建造,位於領導旅遊業潮流的馬爾代夫倫格里島康萊德酒店。海底別墅將於今年11月開幕,租金每晚60,000美元(471,000港元)或以上,視乎你需要增添哪些額外服務。
馬爾代夫倫格里島康萊德酒店在馬爾代夫屢創先河,率先開創海上別墅概念,將芝士與葡萄酒吧引進當地,早於13年前便開設了全球首家水底餐廳Ithaa,不過這個被珊瑚環繞的島國,發展卻是一日千里,遊客與豪華度假村的數目日益增加,機場經過重新設計,再加上酒店層出不窮的招徠方式,面對以上種種競爭,這個美資度假村今年亦必須加倍努力,苦思良策來應對。

馬爾代夫由26個珊瑚環礁上近1,200個島嶼組成,單是今年,多個國際知名的酒店品牌會在這個島國上開設十家全新酒店,其中包括Fairmont、Baglioni、麗世及瑞享等。2019年將會有更多全新酒店開幕,華爾道夫酒店是其中之一。這些酒店為數目與日俱增的旅客提供住宿:今年頭半年,就有726,515名遊客踏足馬爾代夫陽光燦爛的海灘,與去年同期比較,人數上升了10.5%。
更多人前來,表示有更多不同的需要,為了滿足這些需要,就要更多創意。卓美亞維塔維麗酒店的溜冰場於去年12月啟用,溜冰場以合成塑膠取代冰塊建成,前臨溫暖的印度洋。至於索尼娃賈尼度假村的水上別墅,設有可伸縮屋頂和將客人直接送進大海的水滑梯。而今年5月才開幕的Fairmont Maldives Sirru Fen Fushi度假村則有水底珊瑚藝術裝置。若是讓十世紀時發現這些低窪珊瑚環礁的穆斯林水手舊地重遊,目睹這些設施,不知會有何感想?

這一切都可以追溯至1972年在馬爾代夫開設的首家私人度假村酒店Kurumba,當年每月可以接待60位客人入住。這個度假村今天仍在營業,不過每月接待的客人數目已增至14,000位。當年首府馬累的小型機場十分簡陋,沒有定期航班升降,只靠摩斯電碼與外地通訊。當年沒有任何人(包括聯合國的發展小組)會料到在只有幾條漁村、暮氣沉沉的小海灣上建一個度假村,就會吸引遊客前來觀光,當然更不會料到,這裡後來會成為世界級的旅遊勝地。
不過,儘管這個地方位於茫茫的印度洋中心,位置偏遠,又缺乏基建,度假村最後還是成功了。接著許多度假村紛紛進駐,提供更多新奇的體驗,並且在這個97%的飲食全靠外來輸入的國家裡,為客人提供高級美食。想在Ithaa餐廳來一杯法國勃艮第紅酒嗎?沒問題。在拉姆島六善酒店的Zen餐廳來一客新鮮的油甘魚刺身嗎?馬上為你送上。Steven Phillips是位於Raa Atoll環礁、即將開幕的Joali Maldives度假村的總經理,服務馬爾代夫酒店業多年,他告訴我度假村「會為客人做任何事情,只要是合法的就行」;他說他曾經從外地空運一座Steinway鋼琴來,供一位住客的女兒練習。

度假村起初在馬累附近的海濱出現(這一帶由於經常有船隻來往,雖然交通方便,環境卻不及其他地方天然原始),然後再陸續進駐距離首都南部及北部300公里的環礁上。直至2018年5月為止,馬爾代夫共有137座位於私人小島的度假村,它們的位置一個比一個偏遠,只能乘快艇或水上飛機才能抵達。難怪馬爾代夫的水上飛機業務規模冠絕
全球。
馬爾代夫駐英國大使Ahmed Shiaan先生對《Discovery》表示:「私人企業是馬爾代夫成功的基礎。」他指出,雖然政府並不擁有任何度假村,但卻對建造工程加以規管。他說:「舉例來說,任何島嶼只可發展三成的土地,任何建築的高度均不得高過一棵椰子樹。」你能否想像這些規例在香港實施?
由私人島嶼為主的旅遊業,向來是馬爾代夫的特色,而且這種模式仍繼續維持。而前來這裡的旅客往往不只要荷包豐裕,而且要有揮金如土的能力,才可以負擔得起馬爾代夫之旅。不過這種情況在2009年出現改變,政府容許當地開設小型旅館,此舉意味著旅客可在當地人居住的島嶼上住宿,深入體驗社區風貌與傳統,而不是在豪華的水上別墅內泡熱水浴。入住這種旅館的唯一缺點,是要入鄉隨俗,嚴守當地的伊斯蘭教戒律:滴酒不沾和不吃豬肉。首家小型旅館在首府附近的Maafushi島上開業,截至今年5月底,馬爾代夫的環礁上共有473家小型旅館。

不過,真正為旅遊業帶來改變的是生態旅遊,因為馬爾代夫是全球海拔最低的國家,亦是由於海洋水位上升而面臨最高風險的國家;此外,生態旅遊亦是一門可以持續運作的生意。前任總統於2009年時曾承諾要令馬爾代夫成為全球首個碳中和的國家,雖然這個承諾未能兌現,但是私人企業亦認為可持續發展是一個賣點。因此,包括拉姆島六善酒店在內等多家超級豪華度假村已全面發展與海洋生物學相關的營運方針,承擔企業及社會責任之餘,同時提供一流的住宿體驗。
Shiaan大使說:「自從1972年以來,馬爾代夫不斷推陳出新。我們現在擁有全球首家碳中和的度假村,就是Club Med的FinolhuVillas度假別墅。未來的發展主要是在建築方面以再生能源及可持續發展為重。」這個位於Gasfinolhu Island島的ClubMed度假村內使用的能源,全部來自佔地6,225平方米的太陽能電池板。

Shiaan大使又補充:「馬爾代夫會成為著名的可再生能源旅遊勝地,發展出最優秀的可持續旅遊業。這將成為馬爾代夫的核心。我們正嘗試從生態層面改變馬爾代夫,向世人顯示可持續發展與大自然及現代生活可以並行不悖。」
我在馬爾代夫已逗留了四天,由馬累乘搭水上飛機前來的旅程令人難忘。這裡的度假村酒店收費高昂,自有其理由,皆因它們全都具備世界級的水準。我曾於海底餐廳一邊品嚐烤龍蝦,一邊觀賞窗外游過的魔鬼魚和幼礁鯊;又曾乘搭遊艇出海觀賞日落,沿途呷著Ruinart香檳。我亦曾在多達25條的寬吻海豚群旁邊潛水;又在我下榻的別墅的陽台甲板一躍而下,在清澈見底的海水中暢泳;更曾親眼目睹天上的銀河,它彷彿觸手可及。這裡有些事物,自1972年起,甚至是十世紀以來,從未變改。

藍天碧海間的綠色酒店
拉姆島六善酒店
馬爾代夫南部的拉姆環礁只有一家度假村酒店,由豪華酒店品牌六善擁有,這個品牌將身心健康與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兼收並蓄。拉姆島六善酒店的用品均採用飄逸的麻布和新西蘭松木製成,四周並無任何塑膠物品的蹤影,而且聘用的海洋生物學家之多,是馬爾代夫之冠。這個團隊由十位海洋生物學家組成,他們追蹤綠海龜和魔鬼魚等海洋生物的生態,又致力增加當地石斑魚的數目,並教育本地學童認識過度捕撈的危險。酒店有精密完備的可持續營運模式,包括海水化淡設施和駐場的「地球實驗室」,那裡可把玻璃輾碎再造成磚塊,並把酒店廚餘分解製成肥料,以供酒店的香草園和菜園種植餐廳食材。
酒店的經營理念固然令人佩服,而住宿設施與環境則可說令人歎為觀止。每幢木造的水上別墅均設有戶外淋浴設備,陽台甲板更可直達清澈的大海。sixsenses.com/sixsenseslaamu
Right: Casey Anderson
人間樂園的另一個入口
Tanya Lee發現,只要入住小旅館,無須腰纏萬貫亦能享受馬爾代夫的天然美景
Fulidhoo島上提供的住宿設施,未必全都是五星級酒店,但必定全都在海邊。這個小島長675米,闊200米,在島上佈滿沙粒的街道上漫步,從一端走到另一端只需十分鐘,沿途會經過一家茶室、一堆色彩繽紛的房子、學校和便利店。Fulidhoo島上約有500名馬爾代夫居民,加上少量外地遊客。這些外地人不遠千里,從馬累乘搭每星期三班的渡輪,經歷近四小時的航程才來到島上,目的是體驗高級度假村以外的馬爾代夫風貌。島上有五、六家民宿及旅館提供住宿,包括位於海邊的Kinan Retreat酒店 (kinanhotels.com).
每天早上,村內的清真寺就會召喚村民祈禱,然後就是早餐時間。早餐的食物是mashuni,以吞拿魚拌入椰絲及香料,配上烤薄餅來吃。祈禱時間通常以傳統的boduberu鼓聲作結,而早餐的尾聲則是一杯果汁(Fulidhoo島上是沒有酒精飲品供應的)。島上最遠的一端有一個「比堅尼海灘」,讓熱愛陽光的人可以袒胸露臂地在蔚藍的海水中暢泳,避免引起保守的當地人不快。
若想體驗地道的Fulidhoo島生活,就要入鄉隨俗;例如穿上長袖衣服和長褲來游泳,加入當地小孩的海邊足球賽,或者於日落時分餵飼聚集在碼頭旁邊的魔鬼魚。島上現在有一家水肺潛水中心Fulidhoo Dive (fulidhoodive.com),不過當地人亦會樂於為你在人跡罕至的沙洲上安排浮潛之旅、釣魚或野餐等活動。
國泰航空設有由香港飛往馬累的航班,每周有四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