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時分,我將車泊在新西蘭暗夜之地特卡波近郊人跡罕至的路邊,穿好羽絨外套和冷帽,爬出車外,依依不捨地與劃破漆黑夜空的浩瀚星河告別。
在驅車朝著基督城進發之前,我在奧拉基麥肯奇國際暗天保護區逗留了一段時間。它是全球數一數二的觀星勝地,星空澄澈無垠,獲國際暗天協會 (IDSA) 評為金級,因該區一直致力保護世上罕見的璀璨夜色免受光害。首次親睹這片萬古蒼穹的旅客,往往感動得潸然淚下,可見壯麗雄奇的宇宙何等撼動人心。

我勉力抬頭極目遠望,追溯形如風箏、在南半球清晰可見的南十字座其中五顆奪目恆星,我頭上的正是燦然閃耀的老人星,古代的波利尼西亞和毛利探險家都將它視為指路明燈。大小麥哲倫星雲是只在南半球這一隅才可見到的矮星系,在左右兩邊綻放一抹幽光,圍繞著銀河系的絢麗軸心徐徐運行。周遭伸手不見五指,我甚至可辨認籠罩著銀河系中心的星塵。

在星空照耀下,就連白雪蓋頂的遠山都閃閃生輝,構成一幅扣人心弦的絕景。我在草地上跺腳,抵禦10月的春寒,但求多看一陣子,觀賞多幾顆閃現的流星。
我所著的《Southern Nights》講述新西蘭天文學的故事,並因為搜集資料而成為狂熱的「星探」。為了追星,我深入新西蘭北部的大巴里爾島,當地是世上少數與世隔絕的IDSA「暗天聖地」之一,零光害的夜空催生出觀星旅遊,因而促進了島上的經濟發展。
我曾一路南下至但尼丁市和奧塔哥半島,參加Horizon Tours舉辦的旅行團,觀賞橘黃色的滿月從地平線上探出頭來,旅行團向我們講述毛利人的天文傳統,例如「Atutahi」 (即老人星) 的誕生神話,相傳Atutahi是天空之父Ranginui的長子,Atutahi的出現,宣告冬季正式降臨。還有當地人如何利用星象農耕和捕撈海產,實在獲益良多。

我還在威靈頓乘坐古代航海家啟航的雙體獨木舟「waka」橫渡太平洋,了解他們掌握觀星航海的竅門;又參加Dark Sky Project觀星團前往特卡波,在坎特伯雷大學轄下的約翰山天文台透過大型望遠鏡觀賞星河。
但即使只站在杳無人煙的路上仰望燦爛長空,已教我目眩神往。我最終不敵刺骨寒意,得返回車內,但當晚依然不禁多次走走停停。

我一邊駕車一邊構思下一次新西蘭追星之旅:例如打算到訪新西蘭南陲的斯圖爾特島 (毛利語稱為「Rakiura」) 的暗天聖地追蹤南極光,其風頭雖不及北極光,卻同樣難得一遇;或者在晚上到皇后鎮Coronet Peak滑雪場滑雪,細味星映皚峰;還要在2028年7月22日前往但尼丁市,親眼觀賞日全蝕。

我在晨曦初現時剛好抵達基督城。由奧拉基麥肯奇國際暗天保護區出發,可在四小時內抵埗,但途中要花上多少時間駐足觀星就因人而異了。城市甦醒過來之際,我心滿意足地爬上床舖,回味著璀璨絕倫的滿眼星辰。
斯圖爾特島深度遊:「捕」南極光攻略
無人不曉的北極光是格陵蘭至芬蘭的北陸地區秘寶,但南極光卻較鮮為人知。這種色彩繽紛的天文現象比北極光更可遇不可求,只於每年的特定日子才有機會在極偏遠地點觀賞得到 (其中一個位於新西蘭)。以下是觀星「發燒友」的需知:
1. 新西蘭的冬季 (6月至8月) 是「捕捉」南極光和觀星的理想時節,日照時間較短,意味著可在漫漫長夜盡情欣賞。另外還要留意月相,因為月光可能會令南極光失色。
2. 愈往南走,成功機會愈高。南島海岸對開30公里的斯圖爾特島很大機會獲幸運之神眷顧。網站The Travel Insider提供觀賞南極光的旅行團,讓你有更大機會一睹極光風采。
3. 瀏覽aurora-service.net查閱南極光的預測資訊,準確度頗高。
4. 下載My Aurora Forecast & Alerts這類極光預報應用程式,讓你第一時間獲悉所在地看到極光的機會。
5. 將相機設為長時間曝光,因為極光帶變幻無常,肉眼可能只看到暗淡的白光,但鏡頭可代為捕捉繽紛色彩。
6. 使用紅光電筒照明,以免影響夜間視力。
星星故事:產生毛利人傳說的星座
老人星

第二大最閃亮的星星,毛利語稱為Atutahi。有人說它是天空之父Ranginui的長子。亦有人說天空之父和地上之母的孩子Tāne把所有最閃亮的星星收集起來放在籃內成為銀河,卻遺留了Atutahi在外獨自綻放光芒。
南十字座

南十字座:毛利語中它擁有最少八個名稱。南十字座的毛利語Tainui方言名稱叫做Te Punga,解作偉大的天上獨木舟的錨,而毛利語Wairarapa方言名稱叫做Māhutonga,解作Te Ikaroa (即銀河) 的缺口,暴風會穿過它流竄。
銀河

毛利人傳統上視鯊魚為守護神,而當中以Te Māngōroa最知名。傳說中為毛利人尊崇的頑童和人民英雄Māui把鯊魚Māngōroa高放天上,成為人所共知的銀河。
閱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