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與戶外

蒲甘、齋浦爾和沙哇倫多躋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19年度的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中,批準了29個新成員入選,其中當然少不了位於亞洲的歷史遺址,快將它們劃入你的旅遊大計中吧

上星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了《世界遺產名錄》的最新名單,所以是時候更新你的旅遊口袋清單,加入這29個新古蹟景點。隨著最新名單公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總數增至1,121個地點,當中涵蓋文化與自然等多個類別。審核的條件相當嚴格,從「包含出色的自然美景與美學重要性的自然現象或地區」到「表現人類創造力的經典之作」等共有十項基準,提名地點必須至少符合其中一個。今年新增的遺產地跨越時代與地域,包括了巴林的迪爾穆恩墓葬群、曼徹斯特大學的Jodrell Bank Observatory天文台、公元前八世紀的布基納法索古冶鐵遺址,以至20世紀的美國建築家Frank Lloyd Wright設計的現代建築等。想知道今年亞洲有哪些地點上榜?讓我們為你一一介紹。

齋浦爾城(印度)

Credit: Traveler1116/Getty

印度的「粉紅之城」自建於1727年以來,一直以瑰麗的砂岩外牆吸引遊客。今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委員會以其城市規劃體現了古代印度教文化、莫臥兒文化及西方建築文化之間的互相交流,核准齋浦爾城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如今齋浦爾已成為北印度的重要旅遊勝地,與德里和阿格拉合稱為「旅遊金三角」。當地的著名景點包括風之宮、現今的齋浦爾皇室居住的城市皇宮,以及琥珀堡。遊客可順道前往納哈加爾堡的雕塑博物館,欣賞世界各地藝術家的現代作品,還可以飽覽城市美景。齋浦爾具備兼容並蓄的特質,使拉賈斯坦邦的形象大為提升,邦內擁有豐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其中拉賈斯坦邦的山地要塞,是由六個不同地點的堡壘組成;還有年代可追溯至18世紀初的Jantar Mantar古天文台。從德里搭機前往齋浦爾,不消片刻即可抵達。

石缸平原(老撾)

Credit: Nhut jangnhut / Alamy Stock Photo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第三項基準是「呈現有關現存或者已經消失的文化傳統、文明的獨特或稀有之證據」,位於老撾東北部川壙省的石缸平原肯定符合這項要求。在這片平原上,散落了約2,100個來自2,500年前的鐵器時代的巨型石缸,據說可能是在喪葬儀式使用的器具。儘管位置偏遠,但你可以從首都萬象乘搭航班前往鄰近城市Phonsavan。從這裡驅車北行即可抵達另一個世界遺產:琅勃拉邦古鎮,悠遊其間,盡情欣賞精緻的寺廟、法國殖民建築及遼闊的山區景致,可說是一件令人心曠神怡的樂事。

蒲甘(緬甸)

Credit: Uschools/Getty

位於緬甸中部的伊洛瓦底江畔,蒲甘以古代佛教寺廟而聞名,這些宗教建築氣派莊嚴,足以媲美柬埔寨的吳哥窟。這座小鎮於九至13世紀期間曾風光一時,興建了一萬多座寺廟,至今仍有超過2,000座屹立,與樹冠茂密的綠樹相映成趣。想將金碧輝煌的寺廟盡收眼底,最好的方式莫過於黎明時分乘坐熱氣球升空。不過,你必須先飛往(乘搭飛機,不是坐熱氣球)首都仰光,再接駁其他交通工具前往蒲甘。時間充裕的旅客不妨向北前往卑謬。這座2014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古城,是古時驃國的首都,當地挖掘出罕林、毗濕奴城及室利差呾羅遺跡,包括規模龐大的佛教浮屠、寺廟及皇宮等。

韓國新儒學書院(韓國)

Credit: Iseo Yang/iStock

今年共有九所位於韓國中部及南部的書院,以新儒學書院之名被列入世界遺產。這些書院於15至19世紀的朝鮮王朝時,根據中國儒家思想為原則而建立,在當時扮演圖書館、教室、祠廟及出版社等角色。每所書院均依山傍水而建,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為知識份子提供一個修身養性,促進與自然更深層次連繫的理想地點。想要一次參觀所有書院是不切實際的想法,不過首爾擁有四通八達的高速鐵路網絡,可以帶你前往鄰近慶尚北道、慶尚南道、大邱、全羅南道、全羅北道和忠清南道等地區的書院。

百舌鳥和古市古墳群(日本)

Credit: Kyodo News / Contributor / Getty

京都擁有17個世界遺產地點,但相距不遠的大阪今年才獲得第一個世界遺產。百舌鳥和古市古墳群位於大阪南端的堺市,古蹟愛好者不必舟車勞頓,即可親自體驗古老文化之美。日本古墳的數量多不勝數,至今已發現了多達16萬座古墳,其中49座建於四至六世紀的巨石墓葬群,以狀似鎖孔的土堆組成,墓主皆屬貴族階級,其中長486米的「仁德天皇陵」是全世界面積最大的墳墓之一。

良渚古城遺址(中國)

Credit: VCG / Contributor

早期文明的城市規劃,讓我們從中一窺數千年前早已存在的社會等級制度。考古學家從近代出土的良渚古城遺址中,拼湊出一個可上溯至公元前3300年至2300年的早期區域性國家,其豐富面貌令人神往。遺址分布面積廣大,包括水壩、蓄水池和堤壩等功能複雜的基礎建設,展示人類如何以智慧抵禦洪水的嚴重威脅;不同的墓葬形式則證明了當時已有階級差異,例如富裕人家的墳墓內有象牙、玉器和絲綢,看似窮人的墳墓中則只有簡單的陶器。良渚古城遺址位於現今的浙江省杭州市的郊區,坐落在市區的西湖亦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黃海候鳥棲息地(中國)

Credit: Grus japonensis

這個世界自然遺產以具有保護生物多樣性棲息地的重要性而入選。位於中國黃海沿岸及渤海灣一帶的候鳥棲息地,居住了一些世上最珍貴的極瀕危鳥類。這個區域內的泥灘是17種全球受威脅候鳥,包括勺嘴鷸和黦鷸的重要繁殖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將有助提高人們對這些瀕危物種的認識,並進一步保護此地區。

翁比林煤礦遺產(印尼)

Credit: Afriadi hikmal / Alamy Stock Photo

印尼沙哇倫多的翁比林煤礦遺產建於19世紀末,是亞洲區內最現代的世界遺產地。這個位於西蘇門答臘的荷蘭殖民工業遺址於1990年代已停止採礦,但許多相關的隧道、宿舍和基礎設施都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有興趣深入了解本地歷史,可前往翁比林煤礦博物館,或走訪以昔日運送煤炭的火車站改建的博物館,以及過去供礦工使用的中央廚房博物館。荷蘭人於1920年代繁盛時期興建的聖塔芭芭拉教堂保存完善,亦值得前往參觀。若要前往沙哇倫多,可先飛往雅加達,再轉機至西蘇門答臘的Minangkabau國際機場。

編輯精選

發現更多

Cathay Travell Book

關於

這個網站囊括了國泰航空及國泰港龍航空兩本機上雜誌《Discovery》與《絲路》的精采內容。下次當你再乘搭國泰航空或國泰港龍航空時,歡迎取閱機上的印刷本雜誌。
Silkroad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