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

包浩斯建築巡禮

包浩斯本月慶祝創校百周年紀念,我們前往一些已成為這個現代主義設計運動地標的住宅和廠房參觀

包浩斯(Bauhaus,按字面意思即「建築房屋」)運動推崇實而不華的簡約設計,主張藝術、美學和生產技術應互相緊扣,並服膺於功能,為20世紀的建築和設計帶來重大變革。這種實用至上的概念與20世紀初講求大量生產、現代消費主義及經濟效益的「機械時代」互相呼應。一次大戰後,世界格局煥然一新,德國現代主義建築巨匠Walter Gropius認為在設計風格上亦應另闢蹊徑,因此他於1919年4月1日在德國的威瑪創立包浩斯學校。時至今日,建築以至整個世界已幾經變遷,現在正好回顧五幢代表20世紀美學風格的建築物,重新審視背後的設計理念。

1. 德國德紹的包浩斯大樓

1925年,包浩斯學校遷至德紹新址。這幢建築物是Gropius於包浩斯運動全盛時期設計的精心傑作,透視內部結構的玻璃幕牆,以及白色外牆上奪目的現代字型,是校舍兩大建築特色。這幢充滿未來主義色彩的大樓,被納粹政權的成員標籤為「非德意志」建築,更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盟軍猛烈轟炸。後來,校舍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促使大樓全面翻新,並於2016年竣工。位於校園內的博物館將於今年9月揭幕,為創校百周年誌慶。

Tadashi Okochi
Michael Jacobs/Art in All of Us/Getty Images

2. 以色列特拉維夫白城

特拉維夫白城是全球匯聚最多包浩斯風格建築的地方,數目多達4,000間。多位猶太裔建築師於1930年代初將包浩斯風格帶到這裡。這些住宅樓房與當地環境互相呼應:白色外牆反射熱力,細小的「溫度計」形窗戶有效阻隔陽光,而平面屋頂則是居民在涼風送爽的晚上聯誼的好去處。

3. 美國匹茲堡Alan IW Frank House大宅

Gropius與其門生兼拍檔Marcel Breuer合力設計的私人宅邸,後來被譽為二人的傑作。大宅從大門以至電燈開關掣等大小設備,均由兩位建築大師精心構建,一絲不苟。大宅其他特色包括弧面玻璃外牆及懸臂樓梯,此外,室內還設有當時相當先進的中央空調系統。

Richard Barnes / © COPYRIGHT 2019, ALAN I W FRANK. ALL RIGHTS RESERVED

4. 倫敦Isokon Building大樓

Nick Kane

這幢位於Hampstead的混凝土公寓在1934年建成,由加拿大建築師Wells Coates設計,早期入住的名人住客包括Walter Gropius及Agatha Christie等。大廈內的公用廚房於1937年改建為Isobar餐廳,雕塑家Henry Moore等藝術大師皆為常客。大樓附設的Isokon Gallery讓參觀者可了解這個共居實驗項目的理念。

5. 德國漢諾威Fagus Factory工廠

UNESCO / Fagus Werk , Architekt Walter Gropius

企業家Carl Benscheidt委託Gropius設計的Fagus鞋楦廠,於1911年興建,是首批風格現代的工業建築。玻璃立面及鋼筋結構,再加上無支柱的玻璃外牆轉角,宣告全新建築風格的誕生。舊倉庫佔地五層,現已改建為展覽場地,天花上懸著各式鞋楦,別具巧思。

編輯精選

發現更多

Cathay Travell Book

關於

這個網站囊括了國泰航空及國泰港龍航空兩本機上雜誌《Discovery》與《絲路》的精采內容。下次當你再乘搭國泰航空或國泰港龍航空時,歡迎取閱機上的印刷本雜誌。
Silkroad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