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別行政區

自成一派的港式行山文化

香港人從水泥叢林切換到優美郊區的速度,可以快至15分鐘,難怪形成行山如家常便飯的文化

香港海岸線迂迴、地勢錯落,鬧市皆分佈在丘陵間的平地及海旁,藏著700萬人口的高樓大廈有趣地與郊野公園相鄰,因此大大拉近了山與人的距離,造就精而簡的港式行山文化:在晴朗的周末早上出門會合好友,從城中多條遠足徑選其一閒遊數小時,再下山到商場吃頓下午茶。

舊時香港人聚居於各區山麓,靠山吃山的家庭為數不少,日常需上山砍柴和到溪畔浣衣,行山消遣的概念在他們而言還是很模糊;如今為人熟悉的跨區古道比如元荃、東梅等,乃實際多於消閒之用。

自70年代末,愈來愈多鄉民搬到市區,追求大自然反倒成為生活享受。麥理浩徑、鳳鳳徑、港島徑及衛奕信徑等相繼啟用,縱貫港九、橫亙新界。
從這時起,行山是一種實踐身心健康生活的文化,也賦予親友、同事一同聚會的機會。生於這個年代的我也有與家人每周行山,在初小階段已走畢上述的四大長途遠足徑,成功獲得「健康小孩」的正面社會標籤。

現在我不時到歐亞多地參與登山活動和交流。世界各地的登山愛好者,基本上會準備數十磅大背包和數天的糧食。故此,當他們看香港人登山只帶少量水、零食和電話的輕便模式,總覺得帶點率性。事實上,香港山野並沒有大型肉食性動物,而且道路指示清晰,總能輕鬆回到市區;當偏遠的鄉村也能找到士多店時,行山人士更懶於自備食糧。

互聯網及社交媒體的興起,使港式行山文化更具穿透力,讓香港郊野重新抓緊年輕人的脈搏。近年興起的「山系」文化一詞取自日本「山系女孩」的概念,但它實際上早已超越字面上的本義,延伸至風格個性、生活態度,甚至是時裝打扮的範疇。

我也樂於分享周末的山系生活,把本地城市與郊野之間壯麗的反差呈現給大眾,讓更多人感受香港人「城裡翻山、山間賞城」的獨特生活美學。

編輯精選

發現更多

Cathay Travell Book

關於

這個網站囊括了國泰航空及國泰港龍航空兩本機上雜誌《Discovery》與《絲路》的精采內容。下次當你再乘搭國泰航空或國泰港龍航空時,歡迎取閱機上的印刷本雜誌。
Silkroad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