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活動

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面面觀

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對某些人來說,是個難忘的周末,對另一些人而言,卻是不堪回首。我們訪問了一位「臥底」體育寫手,為我們介紹這個全城狂熱的年度盛事

閱覽我們詳盡的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攻略

第一屆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於1976年舉行。當時,一名市場推廣人員將這項賽事構想為泛亞地區的欖球錦標賽(順便推銷香煙,當時體育賽事與這種最危害健康的產品經常秤不離砣),如今七人欖球賽已經變成香港一大盛典。

當年我還是個年輕的體育寫手,不知天高地厚,根本不曉得七人欖球賽這件事對香港以至外地來說,都是一件大事。首次觀看七人欖球賽,我首先要弄清楚24支參賽球隊的資料,然後報道70多場賽事的戰況,已經感到吃不消。至於香港大球場南看台上打扮得古靈精怪的觀眾,喝得醉醺醺之後的各種瘋狂行徑,我實在無暇兼顧了。

首日賽事後,我去了香港的「夜店街」蘭桂坊,打算在一日辛勞之後喝杯啤酒輕鬆一下。但那些酒吧內外都擠滿了人,無論我如何努力,都無法靠近。這些人在南看台狂歡了一整天,疲憊不堪但情緒卻依然高漲,堅持派對不會結束,不可結束也不應結束。

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是世界級的體育盛事,當然遠不止於身穿奇裝異服的觀眾和飲之不盡的啤酒。

七人欖球賽在香港社會可謂根深蒂固,或者至少可說佔有一定的位置。(儘管香港欖球總會近年在推動本地兒童參與七人欖球運動上不遺餘力,但華人社區對這項運動依然所知不多。)同時,這項賽事也是一項國際矚目的盛事,每年有數以千計來自世界各地的球迷,抱著朝聖的心情前來觀賞賽事。外地球迷通常一眼就看得出:那些身材魁梧的男子,身穿自己國家或城市的球衣,手中往往還有一杯啤酒。

即使你不是欖球迷,也歡迎與我們一起進場。其實我也是在首次觀看七人欖球賽之後,才成為忠實擁躉。再者,身為觀眾不一定要打扮得古靈精怪才可以進場。

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開鑼在即,以下的資訊不可不知。

Thousands of people entering Hong Kong Sevens race
Photo: Mike Pickles

七人欖球賽到底始於何時?

七人欖球賽源於19世紀的蘇格蘭,原是為了替當地球會籌款。賽事於正規的欖球場舉行,但球隊人數減半,由原來的15人減至七人,因此球員攻守頻密,也經常得分,過程絕無冷場。每場比賽時間為14分鐘,所以只需一個周末就能完成整個賽事。比賽節奏明快,速戰速決,觀眾很難會感到沉悶。

那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為何如此聞名?

以往的七人欖球賽作風古板,只有像世界盃之類的正式比賽,而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則邀請世界級的球隊前來作賽,旋即備受球迷及贊助商熱捧。現在已分別有七人及15人的欖球賽世界盃,以及包括香港賽事在內共10項國際七人欖球錦標賽。今年舉辦的奧運會更會首次加入七人賽。繼1924年後,欖球再次在2016年成為奧運項目。以上一切,香港可謂居功至偉。

The first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Rugby Sevens was held in 1976

誰在乎呢?我只是為了啤酒而來。

在欖球變成職業運動前,大部分球員的心態也跟你一樣。香港大球場南看台是觀眾狂歡痛飲的勝地,特別在周末三天賽事中的星期六,看台上全都是酩酊大醉的海綿寳寳、忍者龜及復仇者,而且全都對由大球場DJ帶領的醉醺醺大合唱更感興趣。一早入場,可以佔個有利位置,但也要有死守陣地的心理準備,如果你竟敢去洗手間的話,座位就會被人搶走。(有個本地體育寫手,編輯派他前來拍幾張照片,結果被膠杯中滿滿的黃色液體淋了一身,而那些並非啤酒。)整個南看台的氣氛在星期日顯然平靜得多,眾多睡眼惺忪、頭痛欲裂的變形俠醫和穿紅白間條T恤的威利都流露出一臉愧疚之情。

喬裝打扮的風氣從何而來?

起源不明。根據資料顯示,1980年代的賽事已經變成不折不扣的狂歡派對,當時《南華早報》首次以「奇裝異服」來形容球迷。另一個七人欖球賽傳統亦於1987年登上《南華早報》頭版:「裸跑球迷在七人欖球賽盛事震驚眾人」。

我需要特意打扮一番嗎?

也不一定,很多觀眾都不會特別裝扮。但如果你想好好打扮一番的話,就有可能瞬間成名。亦有個男子模仿金正恩,馬上成為香港名人,據說女士們也十分喜歡他的打扮。

Rugby Sevens players playing on the field
Photo: Mike Pickles

我其實真是想來看欖球賽的,但這些事情令人卻步!

無須擔心,南看台以外的球迷行為並沒那麼瘋狂,而且不少都對賽事有相當認識,他們是為球賽而來,並非志在派對。觀眾之中也不乏小孩,臉上彩繪及索取球員簽名等都是他們熱衷的活動。

我應該提起哪些球員的名字,令我聽起來像個行家?

不少欖球史上的巨星都曾經來港作賽,例如澳洲的David Campese是大眾至愛,而已故的Jonah Lomu是七人欖球賽歷史中最偉大的球員之一,他十多歲時在香港一鳴驚人。當欖球變成職業運動後,愈來愈少球員同時參加15人及七人欖球賽,但適逢欖球成為奧運項目,情況就有所不同。

哪裡可以購買門票?

沒有門路或參加官方旅行團的話,會有點困難。場地內有40,000個座位,但門票隨時可以多賣一倍。不過也可參加其他活動,體驗箇中樂趣。中環海旁戶外觀賽區相當受歡迎,星期四及五亦會舉行女子錦標賽。香港10人欖球賽與七人欖球賽同一個星期舉行,但比七人賽早幾天,邀請來自全球各地的隊伍以10人一隊的形式作賽,不失為有趣的熱身賽。

我去了看球賽,但卻坐在南看台,現在什麼都記不起來。我應該說些什麼,令人覺得我對賽事印象深刻?

你可以談談Sonny Bill還要花功夫才能適應人數較少的球賽,還有斐濟隊如何成為國家英雄。中間不妨再搭上一兩句,說說賽事如何完整地概括了香港殖民文化的歷史、拼搏精神及盡情狂歡的喜悅之類。這樣聽起來必定無懈可擊了。

勇闖新世界

我叫Cathy Adams,最喜歡熱鬧。

只要在香港逗留超過三天,很多人都會知道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這個盛會,我當然不例外。其實也很難會不知道,因為無論跟誰說起,都會感到七人欖球賽就像國際巨星舉行演唱會般全城矚目,萬眾期待。還有,如果你沒打算在南看台狂歡12小時,哪有資格說自己是香港人?

Cathy Adams with Hong Kong Sevens fancy dress
Photo: Mike Pickles

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舉辦的周末,城中極盡熱鬧,然而我在2015年1月來到香港,直到3月底,期間已經享受過10個熱鬧的周末,所以興致缺缺。不過在這個特別的周末,可以先打扮成水果(既然你們問到,我就說吧,是一大串葡萄)然後再扮成Spice Girls的其中一員(既然你們想知道,我就說出來吧,是「Ginger Spice」Geri Halliwell),還可以盡情高唱〈Come On Eileen〉26次。聽來實在吸引,我的興致又來了,多謝老友百忙之中抽空替我搶到一張門票。

我們從頭開始說起吧。「從頭」的意思是大清早5時半到銅鑼灣7-Eleven便利店,購買一罐朝日啤酒和兩個硬繃繃的叉燒包當早餐,然後直奔香港大球場的南看台。雖然太陽才初升,可是已有好幾個盛裝打扮的觀眾化身成「名人」進場,不但有金正恩,還有幾隻斑點狗,甚至是「籃板王」洛文!

長話短說,接著我喝了好幾杯啤酒,然後又嘔了好幾杯啤酒,還打翻了好幾杯啤酒。大家為看台下的激戰歡呼大叫(應該是有人在打七人欖球吧),我們玩了一次人浪,然後又再玩一次。四周的人都在吃肉批、芝士脆片、熱狗。我倚在鄰座的北韓衛兵身上睡著了。這種情景跟我在倫敦亞歷山大宮看飛鏢比賽的情景幾乎一樣,分別在於此時我正置身艷陽下,汗流浹背,而且舉目都是摩天大廈。(其他人的醉後經歷,應該比我更糟糕吧?)

我叫Cathy Adams,初次參加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實在令我樂在其中,不如再來一次,好嗎?

本文於2016年4月刊登,並在2019年2月更新。

編輯精選

發現更多

Cathay Travell Book

關於

這個網站囊括了國泰航空及國泰港龍航空兩本機上雜誌《Discovery》與《絲路》的精采內容。下次當你再乘搭國泰航空或國泰港龍航空時,歡迎取閱機上的印刷本雜誌。
Silkroad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