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與養生

既醫身、亦療心

中醫與西醫的醫理與治療方式截然不同,原因何在?

東方觀點:治病不止治身

王偉雄

香港的《英文虎報》於7月曾以「推出中藥抗流感」作頭條。今年流感肆虐期間,香港的醫院管理局在4月至8月曾將逾27,000名病人送往中醫診所就醫。香港的夏季炎熱潮濕,容易傳播流感病毒,中醫師建議市民以菊花、薄荷及紫蘇葉用沸水沖泡飲用,以此達到清熱去濕的效果,可以預防流感。

在華人社會或社區,大如中國,小至香港以及一些歐美城市裡華人聚居之處,仍有不少人有病會看中醫;有些人是先看西醫、治不好才看中醫,有些則相反,有極少數人甚至只看中醫。在西方,古老的醫理如希臘人相信的四種「體液」學說,早就被現代醫學取代了;可是,古老的中醫在東方卻仍然大行其道。這種情況,對於不諳醫藥的行外人來說,實在令人費解。

這種看法假定了中醫不外是一些代代相傳的民間療法和草藥藥方,缺乏科學根據,而且大部分均只有輕微的療效。至於西方的民間療法被現代醫學取代,是因為那些民間療法的效果不可靠,而且毫無系統(參閱後頁朱立安巴吉尼的文章),直到有系統的現代醫學有長足的發展後,療效明顯地勝過民間療法,自然便取而代之了。

這些假定即使不是全錯,亦是過分簡單。其實中醫並不只是一堆民間療法,而是有悠久歷史的醫學系統,其中有一套複雜的理論,歷來亦有不少論著說明和發展這套理論。因此,西方的民間療法被現代醫學取代,可以說是同一個傳統內的變化或進步;可是,要西醫取代中醫,那就是一個傳統取代另一個傳統,同時也是一套理論取代另一套理論,這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然而中醫的地位亦並非穩如泰山,事實上,反對中醫的人不在少數,中文《維基百科》就有〈廢除中醫運動〉這項條目;這個運動的主要理據是中醫不科學,在療效方面遠遠及不上西方現代醫學。廢除中醫運動可以上溯至清代考據學家俞樾的《廢醫論》,他認為中醫跟古代迷信的巫醫根本沒有什麼分別,因而說:「世之人賤巫而貴醫,不知古之醫巫一也,今之醫巫亦一也,吾未見醫之勝於巫也。」他這裡說的「醫」,指的當然就是中醫。

說中醫不科學的人,除了批評中醫沒有科學驗證的支持,也批評中醫含有太多神秘主義。中醫肯定在古代沒有經過科學驗證,因為這種要求和做法是現代科學發展後才有的;問題是,到了今時今日,要用科學方法來檢驗中醫理論,也是難乎其難的事,極其量只能做到測試中醫療法和草藥的效用,但這不等於測試中醫理論的對錯。其實,即使只是測試療效,由於中醫對療效的理解跟西醫不完全一樣,測試的結果未必會得到中醫師的認同。

中醫對療效的理解,是中醫理論的一部分,與中醫理論的其他部分息息相關。單是講人體,中醫的看法便充滿了陰陽五行的形上學,五臟六腑都有陰陽調合的關係,並與天地萬物的陰陽五行相連互動;中國最早的醫書《黃帝內經》便有這個概括的說法:「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由於中醫對人體的理解有很重的形上學成分,而西醫的理解則純粹是生物學的,兩者說的五臟六腑,雖然表面相同,事實上有很大分別;此外,中醫認為人體有的經絡和精氣,西醫是否認其存在的,或至少是極度懷疑,這也是對身體的形上學理解與生物學理解之別。

批評中醫有太多神秘主義,其實就是批評中醫有太多形上學。西方文化當然亦有形上學,例如相信人除了身體,還有非物質的靈魂;然而,現代西方醫學已是自然科學的一部分,排除了形上學,醫生只會醫治你那完全是物質的身體,就算你和你的醫生都相信身體之外還有靈魂,假如你認為自己的靈魂「有病」,你們都知道只能向神父或牧師求助,而不是醫生。

有些人倡議的中西醫學結合,不過是醫藥方面,理論方面的結合是不可能的。西醫加入了中醫的形上學,便不夠科學;中醫放棄了陰陽五行學說和精氣說等形上學,餘下的便只是可供科學研究的醫藥(即俞樾主張的「廢醫存藥」),那就不再是中醫了。

東方 vs. 西方: 意見表達

East v West Yang Liu
Credit: Yang Liu

西方觀點:治病就是治身

朱立安巴吉尼

我住在英國,走在街上,不時會見到提供傳統中醫服務的招牌,但掛著「傳統西醫」招牌的診所,至今還未見過。

為何傳統醫藥只能在西方以外的地區興起?最明顯的答案,莫過於這些地方缺乏資源充裕、供應充足的「正當」醫療,人們只能退而求其次,也顧不得這些方法是否真有療效,令這些古老療法得以繼續存在。

提倡傳統醫藥的人士,大概不會承認這種講法,不過這種講法亦未能提供一個完整的答案。不少人尋求「另類療法」,並且聲稱找到了;但是他們找到的治病良方,若不是古老的外來療法(如針灸和阿育吠陀醫療法),就是較近期的西方發明。例如順勢療法,就是1796年的產物,當中的巴哈花卉精華療法是廣為人採用的流派,更要待1930年代才出現。脊醫源自1890年代;而接骨術則誕生於1874年的美國。現時仍然通行的傳統西方療法,就只剩下草藥學,但現在使用的草藥很多已並非源自西方。

若想更全面地解釋這種情況,首先要了解西方思想如何塑造醫學。其中一個根源,是自柏拉圖以來一直主宰西方哲學的心物二元論。柏拉圖認為,我們的靈魂「只是被牢牢地綑綁和黏在肉體上……只能夠透過樊籠柵欄的隙縫窺探存在的本義。」換言之,我們的身體只是個暫時的載體,盛載著我們真實而不朽的靈魂。

並非所有哲學家都像柏拉圖般執著於二元論,但他卻左右了後世的思想發展。其中一個結果,就是醫學僅被人視為一個工程學的問題,不必以一套整全的思想體系將身心結合在一起。西方醫學認為,只要針對有問題的身體部位,對症下藥之後,病人自能痊癒。主流醫學要到晚近才接納同時照顧身體和情緒的治療理念,認同兼顧身心的療法才能令身體更快康復。

這種機械式的思想亦深受西方哲學中的簡化論影響。簡化論主張,若要了解一 件事物,最好將之逐一分拆,直至最細小的部分,由此獲得透徹的了解。法國啟蒙運動時期編撰的《百科全書》,網羅所有世俗知識,可說是清楚解釋簡化論的好例子。這本鉅著的副編輯D’Alembert在序言中指出「身體擁有多種特性」,而為了「將這些特性逐一仔細研究,我們必須先將之個別分開。」此舉非但並未構成不便,反而帶來了優勢。他寫道:「這種簡化方式,令我們更易掌握身體的特性。」

這種思想對醫學的影響再清楚不過。身體有不同的部位和特性,了解它們的方法,就是逐一予以獨立的研究。人人都知道身體是個完整的系統,但人們卻就個別的部位作出診斷和治療。

西方哲學第三個重要的特點,是強調時間不斷前進。此說普遍被視為來自基督教的世界觀。基督教將人類歷史總結為幾個獨立的階段,從猶太人被選為上帝的子民開始,然後經歷先知時代,再進入耶穌降生的年代,最後祂重臨人間,對世人展開大審判。但在基督教信仰以外的世界,人們有截然不同的觀念;時間被視為周而復始的循環,歷史沒有終結之時,而人類亦沒有什麼終極目標。

撇開宗教根源不論,西方思想自啟蒙時期以來的另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對進步這一觀念深信不移;當一些更新穎而且似乎更好的思想與學說出現時,舊有的一套就會被人全盤捨棄。因此,經科研發展而建立的一套醫學,從哲學角度來看,不會有興趣保留前人流傳下來的民間療法。這種情況就像漂亮的舊建築,因發展之名被粗暴拆卸一樣,古老的療法不會見容於現代醫學。

近年,坊間終於意識到某些傳統醫學亦可能有其作用,當中以水蛭療法的復興最受注目。這種細小的吸血蟲曾被人用來嘲諷古老醫學既原始又無效,現在卻因擁有實際療效而捲土重來。其中的一個例子,是已證實水蛭能有效防止植肢後出現的組織壞死情況。

進步說和簡化論令西方發展的步伐加速,數百年來遠遠超越其他文明,但同時亦令西方對舊有的知識視若無睹。今時今日傳統西方醫學似乎難以全盤回歸,但現代醫學大可在卓越的科技成就中,納入有效而整全的古老醫學元素。

編輯精選

發現更多

Cathay Travell Book

關於

這個網站囊括了國泰航空及國泰港龍航空兩本機上雜誌《Discovery》與《絲路》的精采內容。下次當你再乘搭國泰航空或國泰港龍航空時,歡迎取閱機上的印刷本雜誌。
Silkroad Book